2014:中国教育的微变革
创建时间:2015年01月28日
所属分类: 教学教研

在我有限的阅读视野内,2014年下半年出版的有关“教育变革/革命”的书有四本,分别是日本学者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李季湄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年11月)、魏忠的《教育正悄悄发生一场革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10月)、朱永新的《重启教育改革——中国教育改革十八讲》(三联书店,2014年11月)和邓康延等人的《盗火者——中国教育革命静悄悄》(新星出版社,2014年11月)。


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是旧书再版——2003年,此书曾以“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新课程”为书名,由长春出版社出版,是当时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性指导书籍之一。十余年后再版,由此也可以看出此书对中国课堂变革的指导意义,以及中国十余年课改的复杂历程。魏忠的《教育正悄悄发生一场革命》属于应时之作,作者敏锐地抓住了新一轮的教育信息化大潮对当前教育的冲击,从教育技术学的角度对“教育大数据”、“在线教育”、“MOOC”等教育热点话题进行了梳理和展望。朱永新的《重启教育改革——中国教育改革十八讲》是他对中国教育的一次系统反思,也是对新教育实验的一次总结,针对于陷入僵局的新课改,朱永新旗帜鲜明地提出了“重启教育改革”的口号。


不过,在这四本书中,反响最大的当属邓康延等人的《盗火者——中国教育革命静悄悄》。这本书是邓康延等人制作的纪录片《盗火者——中国教育改革调查》的配套作品。《盗火者》是一部立足民间立场,直面现实、反思中国教育问题的纪录片,一共十集,分别以“重回人的语文”、“呵护童年”、“课堂风暴”、“寻找活着的马小平”、“李庆明和他的公民教育”、“学在民间”、“断裂的天梯”、“乡村职业教育”、“大学大学”、“在路上”(此处按图书目录排列,与纪录片排列略有不同)为题,探讨了中国语文教学改革、杜郎口课改风暴、北京十一学校走班制、乡村立人图书馆、华德福教育、公民教育、教育城乡差距、职业教育、大学教育改革等话题。可以说,这部纪录片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当前的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全面地反映了面对这些问题,中国民间力量的崛起。用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先生的话说:“超越单纯的声讨和批评,如同《盗火者》的片名,我们看到的是行动、是改变、是唤醒、是点燃、是播火,是新教育生动活泼的民间生长,从而触到了当代教育真正敏感的脉动。”


作为配套图书,《盗火者》不仅在上辑以文字的形式呈现了纪录片的全部内容,而且还在下辑编排了杨东平、孙云晓、钱理群、陈丹青、朱学勤、余世存、周孝正、张鸣以及熊丙奇等人的访谈文章。其中,有些文章,单看题目就让人觉得眼前一亮,例如杨东平先生的《好的教育不与学生为敌》,孙云晓先生的《这是一个让儿童特别恐慌的时代》,以及熊丙奇先生的《教育改革需要更多自下而上的力量》,等等。


这个世纪初自上而下的新课程改革声势浩大,使得一些现代的教育观念深入人心,但在现实操作层面留下了痼疾,呈现出无疾而终的态势,以至招来诸多批判。对新课改,我当然也有批判的冲动,但毕竟从事教育,还是一直在思考自己能做些什么。这部名为《盗火者》的纪录片和图书,让我看到了在中国教育改革大潮中民间所涌动的力量。当由政府推动的自上而下的改革陷入困境时,我们需要思考和探讨“有效的教育改革的动力机制”,而来自民间的自下而上的变革应当成为这次教改大潮中的一支有效的并且重要的力量。


教育应当是一个蓬勃向上的事业,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应当积极寻求教育变革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很难说,2014年对与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什么。在这一年里,我们有来自官方的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也有来自民间的各个层面的“静悄悄的革命”。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原本就是一项收效很慢的事业。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来自民间的尝试会成为我们教育变革的资源,这些来自民间的力量会成为教育变革的动力。或许,正是这样的一处又一处的“火种”,这样一年又一年的“微变革”,让我们最终迎来这场“静悄悄的革命”的曙光。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教学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