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通讯(94期)》(老校区)专业成长——深刻挖掘教材内容,提升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
创建时间:2018年05月25日
所属分类: 教学教研

    2014年教育部修订的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是:提高生物学素养、课程内容少而精、教学过程重实践、学业评价促发展。其中最突出的变化之一是将原有的三维教学目标调整为生物学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就生物学科而言,核心素养的内容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以生物知识为载体,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有效课堂教学逐步培育而成。


    2016、2017年全国卷Ι高考生物题对题型和考查的侧重点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无论是客观选择题还是主观题,都由原来的侧重基础知识,变为侧重对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而主观题的分值也由传统的一空1-2分,变为一空3-5分,由原来的纯粹填空变为实验设计。高考和新课标方向告诉我们生物再也不是临时抱佛脚就能够得分的学科,也不再是只要最后一年读一读背一背就能取得好成绩。要想脱颖而出,甚至是不拖后腿,必须通过三年的钻研和积累,形成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那么高中三年该如何渗透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呢?高中《生物》教科书是培养高中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依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相同的载体是教材,常规方式是课堂教学,故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不仅向学生传授结论性知识,还注重让学生推理知识的由来,在这个过程中渗透生物学研究思路和方法,才能潜移默化的提升能力,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依据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的培养。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安排的限制,教师往往只注重每一节的核心内容,重视分数,忙于备考,而忽略了教材中安排的一些小专栏。如“章首页”、“与生活的联系”、“技能训练”、“ 科学、技术、社会”等。本人认为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好这些小专栏的内容,通过这些内容来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用好“章首页”,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乐学善学方面的核心素养


    “章首页”由引言、图片、名言(诗句)三部分组成。引言简明扼要、富有启发性,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该章节内容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善学。精美图片配上优美诗句,不仅形象贴切地点出了该章内容,而且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让人沉醉于生命科学的美。例如,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的“章首页”,引言说明了:只有不断输入能量生命活动的有序性才能得以维持;太阳能是几乎所有生命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源头;外界能量输入细胞,并为细胞所利用,都要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引言这三点内容言简意赅,条清缕晰,简要概括出本章的主题,使学生迫切想去了解更多有关《细胞能量供应和利用》内容,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好学。“章首页”的图片是光照下的一片绿叶,绿叶上有以绿叶为食的蚱蜢,另外,绿叶上还画有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图和光合作用过程模式图解,图解突出了光合作用中ATP和ADP的相互转换。图右下方的一首诗:“新叶伸向和煦的阳光,蚱蜢觊觎绿叶的芬芳。它们为生存而获取能量,能量在细胞里流转激荡!”。诸如此类的“章首页”内容,图文并茂而富于诗情画意,不仅能引发学生去思考细胞对能量是如何获取与利用等问题,又能有效的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能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二、关注“与生活的联系”专栏,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面的核心素养


    生物学知识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这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把科学知识的传授与生活、生产、人体健康等联系起来,通过分析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事例来对学生进行健康生活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紧密联系生活,教材编入了不少联系生活的内容。例如必修一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该章共有“与生活联系”专栏5处,学生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明白了为什么食物中应添加必需氨基酸、为什么吃熟鸡蛋比吃生鸡蛋容易消化、为什么人在患急性肠炎时要输入葡萄糖、为什么脂肪类食物的摄入应适度、膳食中为什么要限制高胆固醇类食物的过量摄入等问题。如果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利用好这些与生活经验有关的内容来展开教学,不仅有助于增加教学内容的吸引力,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意识,使学生能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并不断健全人格。


三、用好教材的“科学方法”和“技能训练”专栏,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方面的核心素养


    科学精神包含3个基本要点: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教材所设的“科学方法”和“技能训练”都是为科学探究准备的,教材以细水长流的方式,给学生以更多的了解和练习的机会,各种科学方法、各项技能训练贯穿整套教材,这就给教师在教学中提高学生探究能力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以教材必修一为例,贯穿这一模块的“科学方法”共有6处,“技能训练”共有5处。介绍的实验方法分别是:①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差速离心法)、②模型构建的方法、③提出假设、④控制变量、⑤对比实验、⑥同位素标记法。介绍的实验技能分别是:①设计实验、②解释数据、③解读图表、④解释现象、⑤分析数据。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能重视各种实验方法的讲解,重视各种实验技能的训练落实,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和技能。我相信这对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有很大的帮助。


四、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专栏,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方面的核心素养


    科学、技术、社会存在着复杂的依存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应多通过实例让学生去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教材也为学生准备了较多的“科学、技术、社会”实例(必修教材共有11处)。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去了解这些实例,通过这些实例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我们所掌握的生物科学是在先进技术手段支持下不断成长的生物学,是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产生,而又对人类文明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又可能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只有学生认识到这些才能更好的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的相互关系,明确作为社会中普通一分子应当怎么做,提升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例如高中生物必修三第2章第2节正文之后的“科学、技术、社会”专栏中“评价应用激素类药物的利与弊”一文,介绍7个激素应用的具体事例,通过这些典型的事例,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让学生清楚认识到激素的发现虽然有很多的应用,但也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我们不能以此为单纯的课外阅读,而应给予高度的重视。为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就教材提供的事例展开讨论和交流,让学生明白激素类药物的应用既存在积极的一面,又存在着一定的负面影响。在以后的生产和生活应用中应杜绝滥用激素类药物。通过这样内容的学习可以让学生逐渐养成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理智地运用科学成果的情感和态度,提升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除了上述四点,教材中还有很多类似的小专栏,如每节开始的“问题探讨”、每节旁栏的“相关信息”、“知识链接”、“想象空间”和“学科交叉”等内容,也可以为我们所用,多途径加强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利用好教材所呈现的各方面内容,就能更快、更好、更有效的培养高中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有生命观念、理性思维和社会责任,又勇于探究、敢于创新的新时代合格人才。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教学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