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通讯(92期)》(老校区)教学督导室——改革课堂评价体系,突破教改新瓶颈
创建时间:2018年01月24日
所属分类: 教学教研

2004年一场被评价为革命性、颠覆性的高中课程改革在齐鲁大地如火如荼的展开。各地的高中都在这场改革中绞尽脑汁想对策,找出路。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一些条件优良的学校,在改革中努力实践,其积累的点滴经验,让新课改闪现出可贵的光辉;也有一些学校由于受到传统高考升学率的评价导向影响,仍然对新课改存在种种迟疑和不适。在高考仍为高中教育最终评价方式的前提下,人们努力寻找着新课改和高考之间的最佳平衡点。我们的高中新课改处在一个新的十字路口上。制约新课改前进的关键因素是我们相对滞后的评价体系。因此推进评价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就以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评价为例谈谈课堂改革的症结以及解决办法的问题。


一、我们学校目前的历史课堂教学状况


2004年,山东省实施新课改之际,德州一中(以下简称我校)就成为第一批试验学校。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明确地把课堂教学改革当作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实践,我校的历史课堂教学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变。为了较全面客观地了解目前我校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笔者在调研、听课的基础上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具体内容及调查结果见附录。


此次调查问卷仅针对当前我校全体在校学生,依据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分层次进行调查,利用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每个年级抽四个相同类型的班级,共抽样了12个班级,共计600名学生。回收533份,回收率为89%。回收后经逐一审核,剔出无效问卷64份,有效问卷为469份,占回收问卷的88%。从回收率和有效率来看,这一调查结果是可以信赖的。通过对学生问卷的分析,我们发现新课改后的我校课堂教学有了如下的重大变化:


1、学生的课堂学习有了自己的学习目标


课改前,教师是课堂的主宰,一切都围绕教师转,教师的教学目标就是学生的学习目标。而课改后,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教师比较自觉的围绕学生的学来设计教学,这样就变课堂上教什么为怎样教、怎样有利于学生的学教师就怎样教的问题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学情自主的安排学习了。也就是说课堂上学生可以集中精力解决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而不是围绕老师的教学目标转了。


2、教师的教学方式有了很大改善


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更具启发性和开放性,对问题的处理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活动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展开,小组学习成为家常便饭,对课堂中生成的新问题处理得到位、及时。


3、教师的评价方式有了一定的改变


    调查中有36.51%的学生选择自己的教师按多个方面兼顾来评价,这说明一部分教师的评价方式在逐渐发生变化。


二、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期望


1、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


有74%的学生喜欢平易近人、态度和蔼、授课技术高超型的老师,这说明学生要求获得教师的人格尊重,在课堂上喜欢平等地与老师、同学交流,而不是被无条件的要求做某些事情。


2、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高涨


    有53%的学生希望在课堂上积极、活跃地参与课堂活动,达到生生、师生互动。


3、学生希望在评价中体现自我价值


有71%的学生希望教师综合、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这说明多数学生不希望教师用单一的标准来评价自己,觉得自己应该得到更多的认可。


三、改革历史课堂评价体系,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通过对我校历史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新课改的理念已经被融入历史课堂教学之中了;我们目前的历史课堂教学仍然在围绕高考评价体系做细枝末节的改变,新课改好像在素质教育与高考选拔考试之间寻找一个结合点。


由此可见,尽管我们时下谈论的评价很时髦,但许多人骨子里还是误把评价与考试、测验等同起来。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为了“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考试与测验是为了“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也就是说,评价的主要功能是改进或形成,而不是鉴定或选拔。[1]要想改变人们的这种思想意识,就必须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如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等。


2001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下称《纲要》)正式颁布,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将进入一个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时代。《纲要》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2]新课程标准同时也强调要“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3]这说明,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新课程还认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不仅是传统的教育者,还是新型教学关系中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执行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所以,对教师的评价“不再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水平的惟一标准,而是从新课程对教师自身素养和专业水平发展的要求,提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多元的、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尤其是创新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 [4]新课程评价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教师、学校、课程的发展,改变传统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5]为此我们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历史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新课程强调的是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因此,评价方案的构建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以“评学”为主的原则,在教学评价时要以学为主,无论是对教师的教,还是对学生的学。二是评价功能的发展性原则,即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和历史教师专业的发展;三是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原则,即要采用质性与量化相结合的方式,采用自评、他评、学生评教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价;四是评价目标与内容的多维性原则,即不仅评价教学结果,还要评价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确定、理解和运用,还要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课堂上师生的活动等各方面。根据以上所述,笔者提出“三位一体”历史课堂教学评价模式,“三位”指教师自评、听课教师他评和学生评价,笔者认为评价的参考者应该由听课者、上课教师和学生三方面构成, 听课人员对课堂教学过程有思考与评价, 上课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有分析与反思, 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反馈, 这样就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不同方面的意见。“一体”即课后评价面谈,通过课后评价面谈,授课教师、全体参加他评的人员坐在一起,对评价进行对比分析,阐明观点,明确优势与不足,确定改进的方向及行动研究课题。其中不仅有思想的交流、观点的融合,更有心灵的碰撞、共同的提高。具体思路如下图所示:

“三位一体”历史课堂教学评价模式的主要内容有:“三位一体”教学评价方案分为四大部分, 即教师自评、教师他评、学生评教、课后总结。


(一)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师自评方案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公式: 成长=经验+反思, 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反思。[7]教师自评主要是促使教师对课堂进行有条理、有针对性的反思, 使教师能够用一定的标准对照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找出需要研究的问题, 在不断地反思中提高、成长。进行课堂教学反思应该着重于讲授、提问、指导、调控和评价五个方面,通过对这五方面的反思,可以使任课教师审视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先进的教育理念;审视教学内容的讲解是否清晰,重难点突出,是否有利于学生掌握;审视课堂调控是否合理,整个教学过程是否高效和谐;审视教学结果的有效性与针对性,总结成功与失败。(参照附表一:历史学科教师自评表)


(二)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师他评方案


他评是指同行、领导、专家等课堂教学以外的人员通过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观察,就课堂教学活动的运行做出的价值判断。教师自评有其局限性, 集体的教学智慧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源泉。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是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及效果, 又以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活动更为重要。因此, 课堂教学评价的一级指标应当从学生学习活动和教师教学活动这两个方面考虑,对教师教的评价,是为了提高教师教得质量,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对学生学的评价是为了有效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以及促进教师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学。(参照附表二:历史学科教师他评表)


(三)促进学生发展的学生评教方案


新课程改变传统课堂只有教师评价学生的单向评价模式,把学生引导到评价中去,有利于教师发展和优化课堂教学。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有着最深刻的体会,在评教中最有发言权。学生评价不属于他人评价,而是与教师自评、他人评价并列的一种评价方式。但是学生评价又与教师自评、他人评价不同,有着自己的特点:一是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思维能力虽有较大的发展,但辩证逻辑思维能力还存在明显的差异,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评价又是一个从注意、感知觉到辩证推理的心理过程,中学生还不能准确地把握这一过程。二是中学生不具有教育学、心理学和有关历史学新课程的理论知识,对教育现象的产生原因、教育学实质、对后续学习的影响等都不会有系统、清晰的认识。


基于上述认识,学生评教方案不设置量化评价,不让学生进行量化打分;不让学生做教学价值判断,只描述对课堂活动和现象的心理感受;不求全面,只从学生最能体会到的、能做出描述的,特别是新课程强调的环节、现象、过程进行评价。学生教学的调查方案为:(见历史学科附表三)


(四)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后评价面谈


课后评价面谈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最后一个环节,它决定了这个评价方案实施的效果。评价面谈是在进行完上述评价,并收集学生问卷后,授课教师、全体参加他评的人员坐在一起,对评价进行对比分析,阐明观点,沟通对课的认识,肯定课的成功之处,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确定继续研究的课题,以便共同提高。评价面谈的形式多种多样,在此不做统一要求,可因人而异。


笔者希望通过“三位一体”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重新构建,促进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改变,引导教师、学生转变观念,从而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教学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