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通讯(88期)》(老校区)教学督导室——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思考
创建时间:2017年12月25日
所属分类: 教学教研

2014年9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新一轮的高考改革拉开了帷幕,安徽省也将于2018年开始实施新高考改革。在此背景下,高中学校要研究与新高考相关的一系列新课题,探索新课程建设,设计新课程规划,组织新课程开发,推动新课程实施,督导新课程评价,以适应新高考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高考;课程建设;高中学校;教学改革


自2014年9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后,新一轮的高考改革拉开了帷幕,各地也纷纷制定了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在此基础上,安徽省也启动了新高考改革方案的制定。2016年9月14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了《安徽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2016年修订和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到2021年,高考将不分文理科,高考科目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组成。这意味着安徽省的高中从2018年秋季起将在新的高考方案指导下进行教育教学变革,那么其课程结构、教学管理方式、考试评价制度等将发生重大改变。


在新高考来临之前,高中应该做哪些准备以应对新的难题和挑战,这就需要学校对这些新课题进行认真思考、厘清思路、探寻解决的路径。


一、研究新高考,探索新课程建设。《方案》提出2018年秋学期起,安徽省将出台具体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因此,2018秋季入学的高中新生将要按照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参加高考。高考改革迫在眉睫,高中学校要及早研究新高考,提前探索新高考背景下的课程建设。


第一,以政策文本为依据,把握课程建设关键节点。《实施意见》《方案》等国家和省颁布的政策文本是安徽省新高考改革的指导性文件,通过对这些文件的认真阅读、研究,可知安徽省从2018年秋季开始实行“文理不分科”,考试的课目为12门,其中语、数、外为统一必考科目,政、历、地、物、化、生6科为选考科目,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三门科目参加考试。同时,高考成绩将会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学生选考的3个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成绩组成。在对政策文本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理解、把握新高考改革的方向能为学校进行课程改革提供依据。如学校可以据此打破文科和理科的藩篱,探索多样性课程;可以根据学业水平考试的时间节点,有重点地安排课程设置,再依据学生的选考方案,合理安排学生适时参加不同科目的考试等。


第二,以试点经验为借鉴,汲取有用方案。新高考改革是综合性改革,在这一过程中课程设置、教学方式都必然发生深刻变化。目前,浙江和上海已先行一步,其新高考改革方案也已经公布,且从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就已经开始按照新的课程改革方案进行学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浙江、上海的新高考改革经验可以为本校改革提供有效借鉴。


首先我们应学习浙江、上海新高考改革方案相关政策文件,这些文件将会是安徽省高考改革的重要参考。其次要走进“浙、沪”试点学校,零距离感触新高考改革的温度,汲取试点地区学校在课程设置、实施、评价等方面的经验。例如,新高考改革后,学生选科怎么选、学校科目如何设置等,都可以学习,避免走弯路。


二、研究新需求,设计新课程规划。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学校的课程规划不但要充分研究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与规格的要求,学生学业和职业规划的需求以及高校选拔人才的需求,同时也要研究学校的办学传统、办学特色以及学校的课程开发能力,从而做好本校的课程规划。


第一,研究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与规格的要求。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不仅仅要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业务能力,还要具备健康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合作精神等。因此在课程规划中,学校既要重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学科课程,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非学科课程。


第二,研究学生对学业和职业规划的需求。新高考改革实施后,学生选考科目与未来职业选择息息相关,但当前多半高中生对学业和职业规划比较茫然,这就需要学校开设相关课程进行指导。如学校可以开设学生职业规划指导课,帮助学生制定较为明确的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以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求。


第三,研究高校选拔人才的要求。随着改革的深入,高校选拔人才的方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在重视基础知识考查同时,更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鉴别。高校选拔人才的新变化对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对具备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专才”“偏才”“怪才”,采取特殊招生方式。因此,学校要设计方案指导学生分析并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方式,以适应高校选拔人才的方式的变化。此外,学校针对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要提供课程“自助餐”,为他们量身打造个性化的课程,以应对高校的特殊招生政策。


第四,研究当下学校发展的需要。校长要研究本校的需求与实际情况,如教师的结构、数量和能力是否适应新课程需求,学校的功能教室等教学设施的现状和近期发展能否满足新课程需求,学校的品牌课程和校本课程是否顺应新课程需求等。这就需要学校研究适合本校的内涵发展之路,开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


三、研究新路径,组织新课程开发。新高考改革要求学校建立课程研发团队,落实好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并开发出基于学生需求和学校特色的精品选修课程、校本课程。为了克服教师开发选修课程时遇到的种种困难,提高学校课程开发的效益,学校可采取多元课程开发路径。


第一,援用高校先修课程。新课程开发难度高、耗时长,而当前部分高校向高中拓展先修课程,因此学校可以借此机会援用部分高校的先修课程,作为学校的特色课程。同时,学校也可根据本校学生的现实需求,引入某些知名网站的网络选修课程,并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对课程配套资源进行改良,以实现援引课程的校本化。


第二,强化学校品牌课程。针对已开发的课程,学校可以采取充分挖掘本校课程资源,提升课程质量的方式,建设学校精品课程。校长与教师应根据新课程建设理念,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对原有的品牌课程进行二次开发,使之成为学校的精品课程。例如,每个学校都有社团课程,所以可在继承原有社团特色的基础上创新,组织人员对原有社团课程进行改革、提炼、整合,使之适应新高考改革的需要。


第三,联合开发课程。多主体联合开发新课程可以减轻高中开发课程的压力,同时也能实现互利共赢。学校可以根据深化课程建设的目标,和高职院校、社会实践基地等协作,实行资源共享,联合开发相关的开放性课程。如舒城县第一中学与舒城县农业科学研究所联合开发旨在培养学生农作物栽培素养的技能类课程,满足了双方不同的需求,实现了课程开发效益的最大化。


四、研究新组织,推动新课程实施。新高考改革实施后,教学领域必然面临选课走班,这意味着教学组织形式将发生颠覆性变革,传统的行政班教学与一生一课表的走班教学之间的冲突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学校要提前着手研究新型教学组织形式,早作准备,从容推动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第一,开展模拟实验。学校可先采用走班教学和行政班并行的双轨教学组织形式,即必修课程按照行政班组织教学,选修课程实行走班教学。这样既有利于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又可便于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学校可先在一个年级进行选课模拟,预测2018年后学生选课情况;然后再进行试验,制定走班方案,组织实施,积累经验,发现问题,进行改进。学校采取以点带面的实验方式,可以最大程度上规避新事物带来的弊端,通过小规模实验探索走班教学的方法,再逐步推广,能有效实现走班与行政班的有机融合。


第二,研究分步分层。选课走班对于大部分学校来说是新鲜事物,因此要审慎操作,学校可以采取分步分层走班的形式。分步即选修走班要在时间安排上逐步推进。学校在高一下学期指导学生自主选修通识类课程,实施走班教学,总结经验;在高二上学期指导学生开始选修课全部走班,不搞一刀切,而是逐步推进。如果一个年级班级较多,学生发展差异大,只允许学生在同一个年级选课走班,必然会增大管理的难度,为便于操作,学校可尝试分层走班。分层即将一个年级的学生依据文化课成绩或兴趣特长划分为两至三层次,指导学生在同一层次内走班,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三,试行校际走班。如果一所学校有多个校区,可以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校际走班,共享校际资源。如果附近有知名企业和职业高中,也可以研究创造条件支持部分学生到附近企业和职业高中选课学习,或者采取其他方式,组织学生到高校参加学科特长培养课程等。通过试行校际或校企走班,可以充分利用区域内的丰富课程资源,降低学校课程开发的成本,提高课程实施效益。


五、研究新机制,督导新课程评价。新高考改革实施后,高中将实行行政班和走班并行的管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机制也就需要进行变革。那么怎样去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这是学校面临的又一个重要课题。学校应研究新的评价机制,使之既有规范性,又有可操作性。


第一,研究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机制。课程评价可以反映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能为课程与教学的改进提供事实依据,进而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要研究拟定符合校情的多元化课程评价机制,促进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的质量全面提升。多元化的评价内容,要根据三维目标,囊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方面;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要兼顾多个方面,通过教师自评、同行评价、职能部门评价和学生与家长评价,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注重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评价过程动态化,以及阶段性多次评价。


第二,采取多种课程评价手段。学校应建立新的课程评价机制,可采取包括学业测试、问卷调查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等在内的多种评价手段。特别是实行选课走班以后,传统的评价手段已经不能适应课改的需求。


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整合、升级现有的信息平台,借助现代化的数据处理系统,保证课程评价信息交流方便快捷。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安徽省新高考改革即将开始,新课程建设任重道远。在新高考实施前,学校要潜心研究新课程面临的诸多新课题,扎扎实实提升自己的课建设力,做好准备“拥抱”新变化,走在新高考改革的前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教学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