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通讯(82期)》(老校区)专业成长——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
创建时间:2017年07月05日
所属分类: 教学教研

《教学通讯(82期)》(老校区)专业成长——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

作者:刘育秀    文章来源:政治组    点击数:73    更新时间:2017-7-5

摘要:公民意识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学科与公民意识教育关系最为密切。本文从教育培养人的角度,提出高中生公民意识培养的主要内容,并探讨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意义,最后总结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措施。


关键词:高中生     思想政治课     公民意识


 


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社会意识,健康全面的公民意识是现代公民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它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民主制度能否延续和发展,从而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繁荣和昌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思想政治学科中蕴藏着丰富的公民意识培养内容,思想政治学科也在学生公民意识培养中担当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一、公民和公民意识的概念 


什么是公民?公民的最初概念属于历史范畴,它是变化和发展的,公民一词来源于古希腊,并为古罗马所沿用。[1]、公民的最初涵义是:管理城邦的人即公民。一个人一旦成为一个国家的公民,就是该国的主人,享有参与政治决策的权利,同时对国家承担与权利相对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在现代社会,公民“通常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的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2]、公民是一种身份,反映的是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具有一国国籍就具备了该国的公民身份,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就已确立,并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障。现代公民可以理性地处理个人与国家、社会及他人的关系,自由、自治、民主参与,做国家与社会的主人,同时对国家与社会承担应有的责任。公民是国家、社会的主体,公民应该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大事,胸怀天下,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培养公共情怀和公德意识,做名副其实的、积极的公民。


与公民相对应的公民意识,就是指个人对自身身份的认同,即意识到“我是公民”,我应该以“公民”身份做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比如,我在公民社会中是什么样的身份?我有什么样的权利?又要尽什么样的义务?我在这个社会中应该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在这个社会中生存?等等。


二、高中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


 对于公民意识的内容,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界定,但是大同小异。我认为界定高中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就不能忽略高中生的身心特点,以及高中阶段面临的学习任务去界定。


高中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接近成熟,正准备走向独立生活。随着自我意识的加强,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能力的不断发展,高中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不论是在个人生活的安排上,还是在对人生与社会的看法上,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但是他们缺乏理智、易冲动,在情感方面,他们很脆弱,有时会因为同伴的一个表情、一句话而影响学习。高中生思维敏捷,但片面性较大,易偏激。看到社会的阴暗面,很容易就对整个社会悲观失望。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对处理好人与自己的关系,处理好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样的人就可以称之为合格的人。迁移到公民意识层面,相对应的就是主体意识,国家意识,公民道德意识,生态环保意识。所以,我个人认为,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国家意识、公民道德意识、生态环保意识。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意义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有利时期,是公民意识形成的最佳时期,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公民意识的培养具有如下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兴趣也叫求知欲,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让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产生兴趣,让学生视学习思想政治是一种人生享受,应该成为教师对理想的思想课堂的永恒追求。因此,假如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能激发起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使他们的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最有效率接收相关信息,最大程度地诱发其学习动机。这样教和学取得了科学的协调,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高中生的公民意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高中生公民意识的提高标志着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体现了他们学习效率的提高。学习效率是学习成果的展现。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可以使学生形成作为国家未来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正确认识自己享有的权利和应该履行的义务,秉持合理、合法、守法的基本观念,形成对待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们关系的正确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有利于思想政治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态度、情感、言行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应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以自己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卓尔不群的人格魅力带动学生、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师自身对事件的态度与做法是积极、主动、创新还是消极、被动、保守都对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思想教师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主要实施者,是完成思想政治教学任务和培养目标的最活跃因素。要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思想政治教师首先应该提升自身的公民意识素养,多读书。既要阅读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专业书籍、教育理论书籍,也要读有关其他方面的有价值的书,从书中汲取知识,提升自身的知识素养。另外,思想政治教师还应该善于反思,要及时总结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反思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3、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当前要建立“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建立公民社会为基础,而建立公民社会,就必须培养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公民。高中生公民意识培养的基本内涵与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相一致。一个国家要想建立完善的和谐社会,其活动主体必须是具有完整公民意识的合格公民。更加基础的一点是通过对青少年尤其是高中生进行公民意识培养,提升他们的公民意识内涵,使他们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合格的公民,更自觉地投身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中,这样才能构建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基础。同时,我国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转型时期,要想实现和谐社会的建立,必须加速社会成员的现代化,社会成员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而对社会成员尤其是高中生进行公民意识培养,实现社会成员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起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措施。


1 、深入挖掘教材内容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隐含丰富的公民意识培养内容,教师要深研教材,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意识的结合点,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整合教学资源,结合思想政治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公民意识。


在必修1《经济生活》、必修2《政治生活》的教材中都包含了丰富的显在的公民意识的内容,主要有权利和义务意识、主体意识、平等意识、国际意识、公平正义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国家意识、世界意识、社会公德意识、生态环保意识等。但由于教材呈现这些内容时往往没有明确从公民的角度出发,所以一般教师很可能会忽略这些属于公民意识培养的内容。除了必修1和必修2这两本教材的显性的公民意识教育内容,在高中思想政治四本必修教材里还含有大量隐性的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梳理,以实现教育和教学的双重目标。


2、营造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


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是培养高中生公民意识的重要因素。在课堂中,如果教师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那么,学生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问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甚至在碰到一些与教师有争议的话题时,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民主意识,必然使得其在社会中也能够以公民身份积极参与各类社会事务,用民主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无形中加强了其公民意识素养。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采用启发、讨论、辩论、角色互换等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探究动力,师生共同参与解决问题。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就会对公民意识培养产生兴趣,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公民意识培养的主体和主人,实现公民意识水平的有效提升。


3、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推动公民意识教育。让学生在情境中不知不觉的形成公民意识。还可以合理设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让公民意识在心中扎根。还有一种方法是角色扮演,让学生多体验一些角色,设身处地去换位思考,体验他人,让学生感受更深刻。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值得我们思想政治教师去探索。我们应该把政治课知识教学与公民意识培养结合起来,而事实上政治课教学可以把学习和公民意识的培养结合起来。让我们大家一起为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而努力吧。


[1] 张国红:《中学生公民意识现状及教育对策》,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第3页。


[2] 《法学词典》(修订版),上海辞书出版社,第142页。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教学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