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通讯》选粹——高中政治“少教多学”的高效课堂教学研究反思
创建时间:2014年05月14日
所属分类: 教学教研

寻求并找出一种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其在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始终是一线高中教师所面临的难题。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在摸索着一种能够留给学生更多学习实践和独立思考的教学模式。而这种教学模式:就是留给学生更多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它具体包括几个方面:多予、少取、放活。

一、多予:把权利还给学生

1、把课本研读权还给学生

    把课本研读全还给学生,变教师讲读为主为引导学生研读为主。具体的做法应该是内容而定,从结果上看,最好能做到三个“让”字:其一,一册书学完,能让学生通读一遍,并把重点反复研习几遍;其二,一册书用完,能让学生在书上有大量的圈点和批注;其三,一学期结束,能让学生将课本摸旧,一眼看去就能认出是自己用熟过的书。

2、把自主学习的时间权还给学生

    学生“多学”的主要方式应该是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和“训练”。在自主课上,学案编制应该有“三重意识”:其一,“学为主”意识;其二,“学而会”意识;其三,“学在先”意识。只有教师具有这“三重意识”,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权才能得到保障。

3、把学习活动的空间权还给学生

    把学习活动的空间权还给学生,我们认为应当做到“三统一”:在活动空间上,做到自动与互动和谐统一,即:在展示课上要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在内容空间上,做到“入书”与“出书”和谐统一,即: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做到学以致用、学以会用;在教学的维度上,做到知识技能、方法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和谐统一。

4、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

    与“多学”相伴的是“多问”,在操作上,要设定“三个一”的评价标准:一是没有学生发问的课算不上好课;二是“答必正确”的课不是真正的好课;三是把学生教得“提不出问题”的课也不能算是好课。

5、把学习的体验权还给学生

    学生“多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体验学习,传统教学全部问题的关键肯綮在于体验的失败。要解决好这一问题,我们认为要确立“三个尊重”意识:其一,尊重学生的各种体验权利,创造条件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其二,尊重学生的体验学习方式,让学生适当走点弯路,允许学生犯点错误,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实践。其三,尊重学生知识和能力获得的规律,千万不要将现成的果子摘下来还要削掉皮切成块甚至做成果汁然后再喂到学生嘴里,千万不要把教学视为一种恩赐行为。

二、少取:教师少教作为常规

1、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实行“五要五杜绝”,一要让学生脑、眼、耳、口、手、笔交相动起来,以杜绝“满堂灌”;二要摒弃缺乏思维价值的提问而激励学生发问,以杜绝教师“满堂问”;三要减少单一“看”屏幕的时间,以杜绝“满堂投影”;四要让学生动起来,以杜绝“满堂静”;五要给学生留出适当的思考“空间”,以杜绝“满堂闹”。

2、实施“三六有效讲经”,促使教师“精讲”。

六个讲好:讲好重难点;讲好规律;讲好方法;讲好易混点;讲好易错点;讲好易漏点。

六个不讲: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在学生思考或做题时不讲打岔的话;在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时不讲刺激的话;在学生思考过程中不要太急于讲话。

3、为“教师少教学生多学”找好抓手

    课堂教学中的“载体”,在传统教学中,凸显的是课本和黑板,在当代教学中,凸显的则是多媒体屏幕和展台。为了实现“少教多学”,我们作了如下的分类和排序:第一载体为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重组而编制的学案,或题案,或学、教、练三合一的课案;第二载体才是课本、试卷(套卷)、其他学习资料;而课堂练习簿、黑板、媒体展台,则列为第三载体。

4、“教”这要信奉两句“教经”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与夸美纽斯的“教师少教学生多学”可以说是两句“教经”。我们“少教”的主旨就是为了学生的“多学”乃至“不教”。

三、“少教多学”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少教”并不代表“少做”。课堂“少教”了,意味着课前老师要“多做”,为了本节课达到高效目的做好充分准备。具体表现在:

1、教师要努力设计好学案,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效课堂的成败。因此,必须有一系列措施来保证学生认真完成学案。在这点上,我校有的老师的做法值得学习。他通过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展示预学成果,不仅激励了学生认真完成自主课任务,同时也让学生“动”了起来,整个课堂显得生动活泼。

2、教师要努力设计好每一个问题,每句“台词”,每节课的板书。尤其是对我们政治老师而言,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使得表达更加准确精炼尤为重要。争取做到课堂上少讲、不讲废话,问题的提出切中要害,通俗易懂,板书整齐,布局合理。

3、“三疑三探”教学中,对政治老师而言,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尤为重要。问题的提出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还要注意层次性和问题间梯度的把握。

其次,“少教”并不代表“不教”。“少教”也不是越少讲越好,而是讲在关键处,力用在刀刃上。学生会的不教,学生不会的通过“互疑互探”解决,教师精讲,点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组织者、指挥者,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努力摘到苹果,尝到成功的喜悦。

    最后,“多学”并不代表“死学”。而是教师在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通过各种练习学懂、学会、学透各种知识。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不断领悟的过程。学生通过多次的基本练习,得到初步掌握;再通过拓宽,加深达到“举一反三”;然后通过变式训练,达到触类旁通。真正起到学者无心,教者有意,潜移默化的作用。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教学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