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邢楠)
创建时间:2013年03月06日
所属分类: 教学教研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1121”课堂改革之我见  


高一语文组  邢楠


   从2011年11月份我们开始接触“1121”课堂模式,到今天已经一年了。回首这一年自己课堂的变化,我发现自己的思想也经过了三个阶段的变化。  


第一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好了,今天我们来学习《史记·管鲍之交》。拿出课本,翻到课本39页。”讲台下,学生们懒洋洋的拿出课本,翻好,胳膊往桌上一放,头就枕上去了。课上到一半,发现许多学生已经昏昏欲睡了。我深深的叹了口气,从学习《史记》开始,经常会发生今天课堂上发生的情景。本来带着满腔的热情来上课,却总会带着深深的失望离开。  


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怎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动起来呢?怎样才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而不是只教给他们知识呢?我也尝试过很多做法,但收效甚微。这时候,学校开始提倡学案教学,紧接着而来的就是“1121”教学模式。通过自主课和展示课两种课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虽然此时身处高三,但我们每个人仍是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响应学校的号召,开始了全新的课堂教学。  


   


第二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经过最初的困惑,我确定了自己的目标。那么这个阶段就是坚定不移地实施目标了。  


根据学校的要求,我将班里的学生分成了10组,每组六人。希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改变填鸭式教学的方式,打破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确保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凸显学生的自身价值。  


   分组时我本着“我的学习我做主,我的学习我反思,我的学习我评价,我的学习我提升”的目的,按照学科学习情况分组,确定了大组长和单科小组长。组长要对组员进行积分考核评价,内容包括课前准备、课堂参与度、课堂和自习纪律、勤奋程度、作业完成、卫生状况、进步情况等七个方面。  


第三阶段: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经过了一年的课堂改革,我们每个人都发生了变化。但在实施课堂改革的过程中,随之而来的又有更多的困惑:什么样的问题有讨论的价值?什么时候应该讨论?怎样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有段时间,我的思想也陷入了误区,总觉得什么样的问题都不需要讲解,学生们都能自己解决。但通过几次讲解试题,我觉得学生们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当初分组时,只考虑了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单科表现,却忽视了组员性格的搭配。这就直接导致了有些小组缺乏真正意义上的“领头羊”,课堂上的讨论自然也就活跃不起来。  


我又对小组进行了适度调整,让每个小组都有了带动气氛的组织者。并且这时候我们的学案编制越来越成熟,不只简单、具体、明确,可操作性也很强,有了“必做”和“选作”的区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满足。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学习也越来越出色。  


直到今天,我才真正明白了课堂改革的意义,也懂得了“1121”模式并不是不让老师讲,而是学生确实不明白的地方我们再讲。我想这种课堂模式是在培养学生们的思维,通过他们的讨论,知道为什么是这样,从而能做到举一反三。  


   


经过了三个阶段的变化,我们的课堂也已经从“老师讲,学生听”转变到了教师引导与启发、学生自主的研究性学习,这个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革命性的,它把长期被颠倒了的教育再颠倒了过来,把尊严、权力和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我们的课堂再次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再一次踏进教室,准备讲述文言文时,学生们已经将在自主课上自主预习之后产生的疑问板书在了黑板上。我让学生们以组为单位认真讨论,然后分组作答。所有小组都解答不了的问题,由老师进行讲解。一节课进行得很快,每个同学都在积极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再也见不到学生们趴在桌上等待答案的样子了。  


   


    不久前,一位颇有忧患意识的大四女生告诉我,从功利化的应试牢笼里出来的高中毕业生,一进大学或走上社会,就很容易与更加汹涌、更加赤裸的功利化浪潮接轨,甚至很快被吞没。她不无反思地说:高中这三年太重要了,老师要对学生负责,错过了这个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宝贵的时机,会影响人的一生。正是出于对学生的高度责任感,我们的课堂改革正在把关怀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邢楠).doc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邢楠)PPT.rar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教学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