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组构建的思考
创建时间:2013年01月26日
所属分类: 教学教研

高二语文组   叶春立


    在我校的高效课堂实施中,小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小组的构建及小组文化建设是班主任老师思考的原点问题。下面我从小组构建、小组管理、小组运行三个方面,谈一谈自已的做法。


一、小组构建


⒈六人对坐式。我班采用六人对坐式。我是这样做的,小组人数六人最合适。


高效课堂论坛小组建设课件.ppt


⒉中心展示台。按照上述排位方法,安排六十个同学不成问题,还可空出三张桌子的位置构建中心展示台,其作用如下:一、小组讨论完毕后,作为组长的深化讨论区;二、作为课堂实施的中心展示区(可与讲台互为补充,相辅相承)。


⒊小组构建。组员搭配要考虑到性别互补、性格互补、成绩互补、学科互补等方面,构建融洽和谐学习小组。选择组长的基本要求是有责任心有威望且协调能力强,我牵头实行组长每周碰头制度,针对小组一周以来运行中的优点与不足,及时总结,顺便进行组长培训;


4.主次黑板的使用。结合教室东西长南北短的现状,前黑板为主黑板,学生只要侧头就能记录板书内容,免去侧身或转身之烦。侧面的次黑板可作为小组评价或辅助教学区使用。


二、小组管理


⒈向心力建设。第一、要求组长与组员充分交流,充分了解组员的优缺点,确定富有创意的小组组名、代表小组精神的组歌、展现小组风貌的组训、体现小组风格的组标。第二、借助上课提问组名组训、设计组标、合唱组歌等方式,增强小组凝聚力,塑造班级团结的良好风貌。第三、以小组为单位定期编制宣传报、举行跳绳、接力比赛等体现小组团队协作的活动,来增强小组向心力,为课堂学习服务。


示例:为了增强小组凝聚力,有的小组取名“风徐叶轻扬”,取同学姓名的一个字来组成组名;有的小组用“一路有你”来强调同学缘份,珍惜合作与友谊;有的小组用“六月天”来比喻小组共担炎热、暴风与暴雨,共享成功、快乐与欣喜;有的小组组名“我们这个组”,借助学生常说的一句话,来增强自己组员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有的小组选《倔强》作为组歌,来表示“胜不骄,败不馁,全力冲刺不后悔”的决心。


⒉组内分工。为避免部分同学消极怠工,做到组长牵头,六人合作,各尽其职。组内分工力求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比如:讨论节奏、发言人选、指定主讨论人、记录员、学科带头人等,做到组内无闲人。


⒊奖惩捆绑制度。⑴小组奖惩体现层次性:既有对学优生引领的褒奖与表扬(鼓励冒尖),还有对中间生的认可与肯定,更有对后进生的提携与鼓励。⑵奖惩与小组评价有机结合,尤其是学生犯错,给小组减分的处理,能极大地激励学生的向心力,减少为小组抹黑现象的发生,进而激发他们的潜能,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促成他们的良性转化。⑶奖项设置侧重于进步幅度、才艺展示、辛勤劳作等,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尽可能挖掘后进生非学习方面的资源,尽可能减少后进生学习上的评价对小组的影响,实现小组的良性循环,激励后进生为小组做贡献。


⒋评价量表。固定在侧黑板上借助打对勾或统计票数或画笑脸等形式记录每节课的小组表现,积累考评小组的重要数据,激励小组竞争。


三、小组运行问题及应对


⒈部分同学不参与讨论,怎么办?应对措施:讨论你就站起来。


分析:一、不想讨论的同学或困或懒或走神,让其站起来就促使其精力转到小组讨论上来。状态变化了,消极现象消失了;二、站起来后,避免了书墙的遮挡,借助学生向前探身的角度变化,形成了学生紧凑而集中的讨论场,谁发言都能听得见,可免去其他组的干扰;三、拿起书来圈点批注,距离很近都能看得见,有利于讨论效率的提升。


⒉部分同学话语权丧失,怎么办?应对措施:发言你就轮流来


分析:一、小组讨论规则之一就是每个人都要发言,学习报告单要有你的发言记录;二、展示也得轮流来,否则的话教师无意中促成了发言学生相对集中、学生沉默懈怠的情况,进而两极分化加剧,不利于讨论效率提升;三、借助强化的小组凝聚力和小组的考评机制,让学生意识到他的发言好坏关系小组的荣辱,谁愿意给小组拉后腿?得认真准备,提高学习积极性。有的家长就反映,孩子原先回来上网玩游戏,现在回来查找打印资料,说是为课堂发言做准备,这个做法真不错。


⒊组长工作不给力,怎么办?应对措施:小组评比搞起来


分析:一、这与班主任确定组长时不了解学情有关。组长积极与否,责任心好不好,能不能带领小组向前冲,执行力如何,交际能力佳不佳,都是选择的标准。二、班主任借助各种场合为小组长树立威望,强化其突出地位。开班委团委会议,吸收小组长参加。三、有的小组中个别违纪同学,破坏或干扰了小组的正常运行,这需要班主任要及时观察,协助小组长做工作。四、激励性的评比措施很重要。比如每日最佳小组的评比与表彰,以及最佳小组旗帜的悬挂;五、组长轮替、副组长主持工作制度。经过一段时间,组长工作驾轻就熟了,为给其他同学创造机会,组长退居二线当顾问,提拔一位副组长,继续开展小组工作。正组长可总控,副组长去实施,为增加学生的适应和协调能力可以实行各小组组长轮换制度,尽最大可能减少陌生环境对学生的干扰。


总之,借助小组的运行实践与反思,构建和谐团结、积极向上的小组文化,进而提高课堂效率,推进高效课堂建设是我们的不懈追求,让我们共同努力。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教学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