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会群老师做客《德州晚报》:做诗歌鉴赏题不要纠缠一个词不放
创建时间:2013年06月03日
所属分类: 媒体聚焦

□记者 王瑞


□连线教师:德州一中语文教师 范会群


    在做模拟训练时,很多考生做古诗词鉴赏题时思路并不是很清晰,有的同学纠缠于其中一个词语不放,更多的同学则是面对这区区二十多个字,有一种有劲没处使的感觉:这些字都认识,就是看不明白什么意思。这些表现其实都是对诗歌中的字词把握不到位。


  把握作者的思路


    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思路,诗歌鉴赏题往往只有二十多个字,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就是读不懂,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把握住写作思路。


    有的诗歌是叙事的,其中一些重点字词就能帮我们把握叙事顺序,比如徐再思的《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归梦”一词连接两个生活场面:睡前百无聊赖地在灯下独自下棋,在梦中回到家乡被夜雨惊醒后失落惆怅。


    有的诗歌则侧重抒情,这样的诗歌往往是由眼前一个具体的景物(杨柳、明月、音乐)等引发相应的情思,或回忆,或想象。比如秦观的《江城子》开头:“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其中的“动”便耐人寻味,一方面它是实写,即眼前的杨柳依依的场景,另一方面则是虚写,即由此引发作者的“怦然心动”,一个“动”便将眼前之景与心中之情结合得天衣无缝。


  展开适当联想


    除了准确把握作者思路,鉴赏古典诗歌还需要考生展开联想,要通过具体的文字读出背后的人来。


    比 如 张 籍 的 《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 作 家 书 意 万重。”通过“见”“家书”等词语,考生可以读出一个离别故乡的游子,在秋风乍起的时候,油然而生思乡之情 。“ 见 ” 字 非 常 传神,秋风只能感觉到,而不能“见”到,这里就需要考生联想:这个游子在秋风吹起时,他会见到什么?满地的黄叶,秋雨绵绵,别人的团圆,抑或是与自己有相同经历的人……他会想到什么呢?岁月的流逝,人生的短暂,家中父母妻儿是否平安……因此也就有了“欲作家书意万重”。长年漂泊在外,他想对家人说的话实在是太多了,进而我们会联系“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一诗歌创作的重要手法,来把握整首诗歌的感情和意境。


  调动知识储备


    鉴赏古典诗歌不是把自己思维都聚焦在诗歌上,还需要考生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以诗解诗。


    比如欧阳修的《少年游》前两句:“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抒情主人公在春天里独自一人登高远望。他看到了什么呢?“晴碧远连云”,这一 句 中 重 点 把 握“碧”,春天里什么是“碧绿”的且又“远连云”呢?当然是“春草”。任何事物一旦进入文学作品中就已经不是纯客观的事物了,应该传达某种思想感情。“草”这一意象亦是如此。我们很容易联想到以下诗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这些诗词中“草”的意象都无一例外地染上“愁思”的情绪。因此,《少年游》这首词同样也是表达愁思的作品,联系后两句“二月三月。千里万里。”我们仿佛感受到抒情主人公的愁思充塞天地、纵贯古今。如果考生能想到这层意思,“碧”这个词是何意就能把握准确了。


 


链接地址:http://epaper.dezhoudaily.com/dzwb/html/2013-05/31/content_177388.htm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媒体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