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继续教育(二)——化学: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创建时间:2013年01月25日
所属分类: 校园新闻

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作者 陈国明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

目前国际上对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教育目标,课程目标从开始只关注知识与技能,到开始关注知识、技能、情感、能力,主动精神与社会责任的培养与统一、必修课与选修课协调发展。重视生命教育,环境教育。我们国内通过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目标是体现时代要求,培养一代新人。重点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先提前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强调知识、技能、情感、能力结合。想通过改变选拔功能,强调综合素质评价,冲击唯中考高考评价。我们上海想通过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坚持发展个性,坚持每个学生可持续发展。以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研究性课程为三大课程进行课程改革。

目前我校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缺乏自己支配的时间与空间。知识面狭窄,实验动手能力差,自信心、好奇心、求知欲、使命感不足,大部分时间用在无用的作业劳动上。由于厌学情绪,使许多好学生丧失了大量宝贵时间。有部分老师布置学生做大量难题,把学生心态搞坏了,违背了孩子成长的发展规律,违背了生活规律。

因此,教师教学行为应有所变化,教师的责任在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反思自我,帮助学生认识问题,营造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正确自我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树立自己的信心,帮助学生学会反思。还必须做好几个转变:从关注教到关注学生的学;从单一的教学手段到现代化信息技术整合;从知识的直接给予到从学生的自觉主动的探究中获得;从关注问题的回答与结果到关注学生对问题的发现过程;从关注结果评价到关注过程性评价。 我们应进一步深化理解二期课改的目的、理念,做到思想明,思路清,认真反思过去,初步规划今天,调整教学方法,力争显著效益。"二期课改"理念落实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教师要明确新一轮课改的理念和肩负的职责,要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改进措施。

1.适切制定教学目标,"二期课改"下的《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试行稿)》确立了三维培养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中学课堂教学中,应针对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学习内容对教学目标进行全面考虑。

2.合理组织和实施教学内容,课堂教学要根据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全面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地组织教学;要体现化学的教育价值,对教材和教学资源合理重组构建. 

3.重视化学实验的教学作用,"二期课改《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不仅增加了实验的数量,而且增加了实验的种类,对中学化学实验提出了新的要求。

4.有效整合现代信息技术,要重视信息技术对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产生的巨大影响,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有机整合信息技术,促进化学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全面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益。

5.提升评价的激励和调整功能,要更新评价观念,更大程度地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要明确评价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进入更好的学习状态。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辨证唯物主义关于矛盾的理论:

**在《矛盾论》中指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

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教学工作中无论教师讲的再多,也只能是学生知识、能力形成的外因,是第二位因素:而学生自身的认识、实践、反思才是内因,是第一位的因素。

2.现代教育理论:素质教育强调“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如

何达到这一目的?斯宾塞指出:“人类是完全从自身教育中取得进步的,教师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应该尽量多些。使学生学会求知。

3.课改理念: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性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

方式。

三、课题研究的确立

市教委下发的《改进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意见》文件中提到上海市“二期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提出了三维课程目标,不但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还关注“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注重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得到认知能力、创新精神和积极情感等方面的培养,全面提升素质,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

二期课改新教材的最大特征就是强调学习过程中要从重记忆、重结果转变为重理解、重探索、重过程。

落实“二期课改”理念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教师要明确新一轮课改的理念和肩负的责任,认真领会课程标准,结合《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从本校实际出发,做好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改进措施。现就化学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化学实验、练习与辅导、教学评价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提出多条改进意见。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

一)学习课程标准,提升教育理念

利用教研组活动,通过学习新世纪教师教育丛书,有关教学模式、评价体理论书籍,学习探讨“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总结出新课程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重大突破和创新。 

1、教育理念的更新: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               验探究过程。

2、教学策略的改变:新课程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学习结果向重学习过程转变。

3、教学手段更新:新课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增加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1)师生关系的改变: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一改以前单一的传授者角色。(2)评价体系的改变:新课程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让学生参与教学,与他人互相合作尝试成功。

4、通过学习全组老师达成共识:

(1)更新教育观念,建立终生学习意识;

(2)改变教学策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3)尝试建立新的教学评价手段,发挥评价的激励机制;

(4)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努力实现教学民主。

二)分析和定位新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1、新教材的分析:

新教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老教材注重的是知识系统性,新教材注重与学生生活环境联系,编写上体现化学学科的社会性。基本满足学生素质发展的要求,更体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动手实践,如动手做一做、实验与观察、探究活动、实践活动、实验与设计,将老教材中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学生只是旁观者的状况改变为学生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增设较多探究学习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给学生较大学习空间和发展空间,更能体现新课程的先进理念。

2、 新教材的定位

(1)制定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新旧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有较大的差异,新旧课程在教学的要求上也有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直接影响着教师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我们首先对新旧教材进行比较,结合学校、学生实际,每位教师分工合作制定章节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突出重点难点,据此建立每节课课后练习题库(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使课后练习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本项工作2008年8月底完成。宗旨:强化基础,增加训练系统的综合性、研究性和开放性,有助于学生的发展提高。

(2)根据学生的特点,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

由于新教材把“摩尔”的内容放入初三教材中,高一新教材缺少“摩尔”这块内容,而高一学生在初中时大多用的旧教材。我们在处理教材内容时适当做了调整,补充了摩尔,使学生深刻理解摩尔在化学计算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于理科班学生在教学上也采取适当补充内容,确保学生能吃饱、吃透。

(3)把握好教材,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等多层次上得到全面发展。

新教材注重试验探究及化学与人文精神的结合。在实施教材内容时我们注意引导学生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推导、论证相关的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培养学生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交流与合作。通过具体事例认识化学与社会文明进程的联系。在教学上注重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的接合。

三)课堂教学策略方面

1、化学课堂教学以问题设计为策略。通过创设针对性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设计循序渐进的问题导向,促使学生深层思维。例如:在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教学中



这三种物质的一卤代物同学只要根据对称法则即可回答,教师提问,那么二卤代呢?通过分析后学生得知二卤代是建立在一卤代的基础上,一卤代的多少决定着二卤代的起始排列位置的多少,而此时说明,这里的二卤代与其他饱和烃的二卤代不同。虽然方法相似,都应用对称法则,但这里的二卤代不能集中于一个碳上,而其它如2个羟基的情况又不同,让学生在掌握一般的同时,思维能更发散,最后也可提出:若是-X,-Y又是怎样呢?学生的思维始终活跃着。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认知冲突,可以使学生处在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在问题导向中启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的有效性将大大地提高。当然,问题设计必须要有针对性,问题设计要有有序性,问题设计要有有效性。例如在 “氯化氢和盐酸”的课上,高一学生在第一次由教师引导下学习了喷泉实验后,并不只是简单地由形成喷泉的原因概括氯化氢极易溶于水的物理性质,而是展开了设问,提出了很多问题:①为什么喷泉不能充满整个烧瓶?可能的原因是什么?②为什么氯化氢极易溶解于水,而氯气的溶解性不大?还有那些气体极易溶于水?有什么规律性?③只有在水中溶解度大的气体才能做喷泉实验吗?还有哪些气体可做喷泉实验?等等。这些问题,有些是可以通过上课的讨论直接解决,比如问题①;有些是可以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解决,比如问题③;也有的涉及未学习知识较多,需要通过课后查找资料的方式获得结果,可以让学生作为研究性的小课题,比如问题②。总之,有效的问题设计更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最有效的“钥匙”。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借助问题设计,发现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提高了,积极参与面更广了,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了,课堂上形成了良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氛围,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了增强,课堂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2、化学课堂教学以多渠道开展化学实验教学为策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改演示实验为边讲边实验,那些操作不过于繁琐,装置不过于复杂,安全性比较大的演示实验,只要实验室条件允许,均可改为边讲边实验,譬如高一的“次氯酸的性质”、“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盐类的水解”等实验;高二的“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胶体的性质”、“葡萄糖的性质”等实验;高三的“原电池的原理”、“未知药品的鉴定”、“醛的性质”等实验。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拓展知识,强化能力,提高科学素养。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帮助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强化书本知识,并使他们在实验中懂得科学的真正含义,使他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得到培养,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得到训练,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在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中展开,拓展课中强化基础课程,探索性实验一般只给出课题研究的要求,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确定实验原理、选择实验仪器、制订实验方案、探求未知结论,这类实验未必有一定的正确研究结论,对于课题本身则是“轻结论,重过程”,是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从而达到培养他们综合素养的目的。基础课中延续探究实验注重利用已有的科技物质环境,来营造科学探究的心理环境,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求知欲,在促使学生动手参与和质疑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造性设计和制作,在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中,是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的一个有效途径。基础课与拓展课的结合“化学多米诺实验”是一个综合性的化学实验,其集合科学性和兴趣、娱乐为一体的效果可以达到能进行比赛的功能。化学实验可以是真实的操作,也可以是虚拟的训练,给老师和学生带来很大的空间,确实是一种能多渠道开展的教育教学。我们应当恰到好处的,不失时机的,因地制宜的,积极热情地大力开展,为培养出一代新人而努力奋斗。

3、化学课堂教学以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为策略

(1)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可优化实验,增强实验的可见度,强化实验的演示效果,可模拟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验,减少污染。例如:氯气漂白性的实验,运用flas**"次氯酸使有色布条退色"就可很好地解决氯气对教室环境的污染。高一演示金属钠和水的反应实验中,过去是钠与水在大烧杯中反应,后面的学生不容易观察到所有的现象,而现在利用实物投影仪,可改在表面皿中进行,当我们向盛有酚酞水的表面皿中,投入金属钠时,学生可以在投影屏幕上清晰地观察到“浮、游、熔、响、红”等现象。另外,高二在演示铜锌原电池实验中,利用实物投影仪,当我们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时,学生就可以在投影屏幕上清晰地观察到气泡在铜片附近一个一个慢慢产生,实验效果明显提高。可模拟化学反应过程,例如:高二在讲化学反应速率一节时,我采用三维动画模拟演示了化学反应的本质,演示了通过改变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的时候,为何能改变反应速率。虽然只是几个简单小球的碰撞,但是却能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以及为什么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等条件能够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又如:在讲乙醛的时候,通过三维动画模拟制作对乙醛的特殊结构和与氢气发生加成时的短键位置进行了展示,把微观的粒子反应变成为形象立体的宏观动画展示给学生,立体的动画演示使较为抽象的概念容易让学生理解,便于记忆。可模拟化工生产过程对于一些化工生产过程,如合成氨工业,接触法制硫酸等学生大多数未见过,缺乏感性认识。用多媒体计算机可形象、逼真地表现出每一步生产过程,对于各个环节也可反复演示或局部放大,加强感知,强化记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形式手段,从单一化转为向多样化发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适应未来信息社会所需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

(3)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增大教学信息,加强训练密度,提高教学效果。计算机多媒体的大信息、大容量、省时、省力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4、化学课堂教学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为策略

课堂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教师如何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促进学生素养的提高呢? 一、评价的时机要恰当,评价不宜过早,有时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评价也不宜迟,太迟的评价就起不到应有的心理激励作用,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二、评价的内容要全面,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等。所以课堂教学评价要全面仔细,充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充分的肯定。三、评价的语言要艺术,即评价语言要准确,评价语言要巧妙,评价语言要富有感染力。四、评价的方法要多样,课堂教学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方法。当然评价方法的运用往往不是孤立的、单一的,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需要,灵活运用,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种评价方法的优势和特长,让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效果及思考

天道酬勤,瓜熟蒂落。经过我们近三年来的不懈努力,我们的研究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果和效果。

1、教师方面:教育的观念变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从备课到上课,再到论文,以前我们刚进行此项实验时,有很大思想的障碍,觉得科研是高深的东西,是追风、赶时髦的行为,后来,在试验过程中,真正尝到了甜头,无论从备课、述课还是教学总结、论文方面,先进的教学理论总是一套套的,教学案例也是新颖而且有价值的。

2、学生方面: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一改“在听中学”的单一方式,创造“在做中学”、“在尝试中学”等多种学习方式;二改学生被动的学习态度;三改学生接受式学习的习惯,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四改学生机械模仿的习惯,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有意义的学习。学习的积极性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积极的势头,提出的问题的档次有了提高。总体上让学生接受了新的教学法,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能够按要求撰写学案,懂得了要合作学习,分享成果,也明白探究过程对个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实施二期课改新教材以来,新教材对于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主动性方面的高标准与高要求与学生现有的实际学习能力方面较弱之间的矛盾突出。二期课改的课程理念要实现,对教师压力大要求高,因此教师多学习、多培训、多与市区老师接触和交流来增加信息量。教材容量很大,虽然淡化学科知识概念,重视学习过程,但有些能力还是训练出来的,要培养能力还是需要时间,如果要扎扎实实地抓好教学质量,三课时又太少了。课时不够怎么办?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问题是,实验过程时间消耗量大,分层教学几个班同时上,实验室不够。其次实验器材需要配套,就实验室现在的这些仪器、药品,要开展拓展课、研究课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在本研究将告一段落之际,我们也冷静地看到,本研究由于受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仍然留下了许多的遗憾。例如:如果我们能够有专家引领,或许本研究的影响和效益会更大一些;如果我们理论水平再高一些,实践经验再多一些,我们成果的学术水平会更高一些……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校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