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通讯2020 下学期第五期
创建时间:2020年11月23日
所属分类: 教学教研

教学通讯

1121高效课堂教学专刊     德州一中教师社团——读书学会会刊

创刊日期:2013年9月                 本刊日期:2020年11月15日

总第134期(2020暑假后第五期)     主办:德州一中教务处·教研室

 

【高考资讯】

2020山东新高考第一年本科录取情况出炉

总体录取情况

1. 报考人数

夏季高考报名考生619820人,参加统一编场考试530381人。同比减少约5.6%

(注:2019年参加统一编场考试559902人,今年有所减少)

2. 录取人数

有1757所普通高校在我省招生,共录取考生654824人。其中:

本科录取286766人(春季高考14928人,夏季高考265999人,提前保送、单招等5839人);

专科录取368058人(春季高考录取27734人,夏季高考录取209075人,各类单招和专科综合评价招生131249人)。

3. 录取率

本科录取率是50.15%,不含提前录取。其中,普通类本科录取率41.53%,艺术类本科录取率7.79%,体育类本科录取率0.83%。专科录取率39.42%。

(注:今年是本科录取率第一次突破50%,也就是说,有超过一半的考生可以上本科)

招生录取特点

一、录取分数整体平稳,略有上浮

1. 2020年虽然是新高考第一年,没有完全可参照的报考数据,但是根据投档情况来看,整体还是平稳的,大部分院校和专业分数基本符合预测。开一个玩笑说就是,“什么萝卜该在哪个坑,还是在哪个坑”;

2. 受1:1.2划线影响,一段线上“虚分”变多;今年的易掉档线是472,本科线449-472中间的考生虽然过了本科线,但很遗憾,这部分考生其实很难上本科,尤其是没有选考物理的考生。造成这种“虚分”变多;

3. 热门专业分数拉高。今年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学校的热门专业分数都非常高,比如山师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今年最低分是592分。当然这也是新高考改革下,自由选择院校和专业的必然结果。

二、师范、医学类专业分数飙高

1. 热门专业碰上新高考政策,选择自由,分数变高。

师范和医学类专业算是每年报考中的热门,今年碰上新高考政策,很多考生可以自由选择,使得该类专业报考人数增多,分数自然会上升,这对一些分数不占优势的考生来讲,不是什么好消息,想上一所高校读热门专业越来越难。

2. 新冠疫情起到了助推作用。

今年对于2020届考生非常特殊,碰到了新冠肺炎疫情,广大医护工作者的表现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赞誉,加之大众传媒的宣传,医护类专业今年非常热,比如青岛大学的临床医学(5+3)今年收到了最低615分。

3. 专业、就业、职业优先的观念被加强。

通过今年报考的数据分析来看,很多好就业的专业分数有所上升,这也说明现在很多家长和考生更加看重学的专业的未来就业情况,很多冷门专业,即使是该校的优势专业,分数却没有上去,比如青岛大学的纺织类专业。(这一块我之后会有文章详细讲到)

三、物理选科优势有,但没那么夸张

今年报考结束后,很多报考机构的老师以及很多家长都有一个感受,就是选科选了物理后,报考时是非常有优势的。不过从今年报考大数据分析来看,物理选科优势有,但没那么夸张,要看不同的分数段。

从选考要求上看,物理有单选限报的优势,6118个组合要求限选物理一门,占比36.6%,加上不限选科以及多选一的组合,物理选科可覆盖约87%的组合。(常规批本科数据,不含提前批及地方专项等特殊计划)

从分数段来看

1.640分以上:选物理冲击名校更容易,所有专业任你选。因为大部分头部院校大部分专业要么是限物理,要么不限选科,所以冲击名校更有优势;

2. 580-600 分段:选物理后可选组合占比89%,冲击双一流院校更有优势

3. 500-580分段:该段很难冲上211以上院校,所以该分数段考生更看重专业的选择,大部分选考物理的同学填报了物理单选的热门专业,填报集中,加上山东考生数量多,意向院校集中,导致没“漏”可捡,整体平稳,物理优势减弱,

4. 500分以下:物理选科优势较为明显,特别是压线考生,选考物理,掉档几率很小,低于463分,不选物理,基本直接掉档。(这一点我后面会有专门讲低分段考生情况的分析)

四、同一院校专业之间分差加大

注:极差=院校最高专业分-院校最低专业分

看一所院校专业之间分差情况要看院校专业极差,上面是极差分数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极差区间在10≤N≤34中是占比最大的。同时也有7所院校的院校专业极差超过100分,分别是:

从上面可以看出,很多民办独立学院的最高分是570、580分左右,甚至还有超过600分的,这是典型的“高分低就”,浪费分数。今年山东省志愿填报指南(俗称大绿本)中已经将院校的性质体现出来,竟然还会出现这种误报的情况,实在是遗憾和惋惜。

五、中外合作虽受影响但不大

今年,在其他省份,中外合作的招生录取受到了较大影响,西交利物浦、宁波诺丁汉分数有所下降,2+2模式尤为突出,中外合作专业也有影响,但在山东影响较小,之后会有专刊进行详细分析。

六、家长存在一定程度的投机心理

1. 填报时,变换项目顺序较为随意;2. 对自己孩子的分数及价值过高估计;3. 对部分院校和专业存在幻想;4. 捡漏捡出了麻烦:高分低就

综上所述,山东省今年第一次实行新高考,真实投档结果出来后,社会各界对山东新高考褒贬不一,今年的报考数据会对明年的报考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值得广大家长认真学习和分析。

 

【优秀课题】(由于原课题篇幅较长,教学通讯在刊登时做了删减)            

 

高三微写作教学实践研究

语文组       李辉


一、主体部分

1研究的主要问题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大背景、中背景、小背景)

大背景:传统的作文教学缺乏对点训练,缺乏个性指导。作文讲评停留在阐述共性问题和欣赏好文层面。事实上,更多的学生需要明白自己的文章不足在哪里,应该怎么修改和提升个人写作。即使有动态作文学案,写作课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在写作讲评课上参与积极性不高,大多数同学对自己的作文反馈停留在看看分数和评语就完了,极少数的同学会比较个人作文与优秀作文的区别,偶尔会有一两个同学请老师面批自己的作文。

中背景:“1121”课堂模式下,高三年级切实有效地提升作文水平。

小背景:高三8班11班微写作教学实践。

1.2.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高三阶段的写作教学不具有延续性。语文阅读写作时间很有限的前提下,如何有效有序地提升高三生的应试写作水平,提高考场作文成绩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高三阶段一次考试一次评阅,每个班大约60人,而高三频度颇高的考试也使得对每一篇作文进行面批成了奢望。这很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和提升。关于高中写作的研究资料十分丰富,而从知网查找的情况来看,基于高三阶段的微写作助力考场作文提升研究还有一段空白。本课题将努力实践、大胆探索研究、力求弥补这一空白。笔者努力探寻切实可行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的写作课堂教学中,以期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微写作”贴近生活,表达自由,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长期坚持,有序训练,可以使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得到提升。

1.3.课题的界定(关键词的界定必须清楚。)

高三微写作教学研究,指的是在我校“1121”课堂模式背景下进行研究;实践研究,即目的指向作文提升的,对学生写作训练过程的研究。这是基于作文写作的连续性(语言表达的延续性)以及学生个体创作特点和写作习惯的稳定性提出来的。同时,也是用发展的眼光欣赏学生在写作上的进步,抓住学生每次写作尝试暴露出的问题。

微写作是一种篇幅短小、内容集中、形式自由,能迅速反应生活的写作样式。写作题材较广,可以是一个生活的横断面,一道思想的闪光,一个景物或场景的描写,还可以是读过的书,有启示的一句话。总之,微写作就在于抓住现实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事物,挖掘其所包含的深刻含义或启示来写。

微写作训练的目的力求达到能用精练的语言,描述事物、表达观点、抒发感情。最终助力学生高考考场作文优胜 。       

突出教学实践就要重视纵向研究:从个体角度,通过研究一位同学的几次作文发现这位同学的写作优势和不足;从整体角度,通过研究整个班级几次作文的动态发展情况,发现整体反映的最突出的问题,及时调整写作教学方向。在评改方面,对一次作文反复评改,通过评阅—修改—评阅的方式(其中包括自评和他评,自主修改和小组合作修改),让学生在每一次写作训练中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就个体而言,每一位学生都是发展中的学生,有自己的写作优势和不足;就整体而言,学生写作水平是呈上升趋势的,但学生个体之间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因此教师不能“一刀切”,要结合每次写作训练活动,分析学生个体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写作教学策略。

2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2.1文献综述

中国知网关于“微写作”的文章363篇、“语文微写作”的文章140篇,“微写作教学”的文章30篇,“微作文”的文章9篇。“高三”“微写作”的关键词组合搜索的文章共0篇;主题为“微写作教学” 搜索的文章共39篇,其中只含有“高三”“微写作”的3篇,内容为英语写作的2篇,语文写作的1篇,探究高中微写作教学研究的仅有15篇。这15篇关涉的高中学段以高一高二为主,关涉高三学段的少之又少。而且在内容上,多是分析现状或理论阐述,缺乏实实在在的教学实践研究。尤其是借助微写作提升高三学生作文水平的操作过程、效果呈现和数据分析。

2.2理论基础

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文化多样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必修课程学习要求”明确指出,“多读多想多写,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多方面地增进语文积累,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学会以多种形式表达和交流自己对自然、社会与人生的感受和思考。”“自主写作,自由表达,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书面表达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进一步提高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能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结果。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

“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评价过程与结果,发现学生学习的个性特点和具体问题,及时引导,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依据评价结果反思日常教学,优化教学内容,调整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过程。在具体学习任务的评价中,语文教师应提供细致的描述性反馈,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建议,引导学生通过评价反馈,调整学习进程,梳理学习方法,确立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规划。

“课程标准”在“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一项中指出,要创设运用语言文字的真实情境,形成有意义的互动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有效投入语文实践;要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的教学改革,利用具有交互功能的网络学习空间,创设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混合式”学习生态,为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服务。

3研究程序

第一、利用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微写作的认知情况;第二、参照考场作文评分标准,根据微写作的文体特点设计评价量规,制定评价量表;第三、结合学生实际写作情况建立习作档案;第四、分析学生档案,与学生交流,指导微写作教学。

3.1研究设计

第一、利用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微写作的认知情况。

问卷如下:

题目1:你的年级是?  题目2:你主要从哪个地方接触到微写作?  题目3:你接触的微写作题目一般要求写作多少字?  题目4:微写作体裁中,你认为自己最擅长哪一类?  题目5:你提升自己微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题目6:在微写作上,你最希望在哪些方面得到指导?  题目7:你在微写作方面有哪些成功的做法?请写下来。

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写作需求,有针对性地制作导学案,

更好地开展微写作教学实践,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写作活动。

第二、制定评价量表: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根据微写作文体特点设计评价量规,制定评价量表。个人认为这样设计方便有序训练,有助于学生在自评和互评中找出不足,有针对性地训练,从而更有效地提升自我的写作。

微写作评价量表:

内容表达
审题立意结构选材修辞手法名言名句情感语言表达书写
偏离题意基本符合题意深刻混乱基本完整完整严谨不符合题意符合题意符合题意且新颖基本不用偶有不当运用自如、恰当准确有,但与主题不太符合有,缺少恰当的分析引用准确,深入浅出的分析。虚假生硬基本真实真挚自然乏味、语病较多基本通顺有文采、词句富有表现力潦草、难辨一般、字体大小不一工整、美观、卷面整洁
12312341231231234123123123

说明:这里的数字既表示等级,也是对应项目的赋值,等级越高赋值越大,这样在进行数据分析的时候,可以直观地看出数值越大说明这一项做得越好,反之则是弱项。

第三、批阅作文,按照评价量表,给学生建立作文档案。

第四、分析作文档案数据,根据数据所反映出的具体问题,确定下一步微写作教学方向。这符合我校“1121”课堂“以学定教”的理念。

第五、在针对学生作文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项升格训练过程中,探究多种形式来提升学生的作文。

例如:片段练习;以阅读促进写作;丰富学生体验(如观看视频、播放精彩微课视频、采访活动、分角色朗读等);等等。

第六、创设平台,互相学习、合作交流,增强写作自信。创建微信学习群、利用教室后墙办墙报《我爱写作》并即时更新内容。及时总结经验,展示学生的优秀习作,记录学生的点滴成长,适时给予鼓励,增强其写作自信心。

3.2研究对象

高三8班11班微写作教学实践活动过程

3.3研究方法

在研究中具体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对比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以确保本课题得以高效的实施。

文献研究法,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大量的文献信息,是科学研究的理论依据。通过研读与课题相关的专著和文献,能为课题研究奠定充分的理论基础,并指导本课题研究,同时在借鉴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

问卷调查法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研究者将所要研究的问题编制成问题表格,以邮寄方式、当面作答或者追踪访问方式填答,从而了解被试对某一现象或问题的看法和意见,所以又称问题表格法。问卷法的运用,关键在于编制问卷,选择被试和结果分析。

对比分析法通常是把两个相互联系的指标数据进行比较,从数量上展示和说明研究对象规模的大小,水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以及各种关系是否协调。在对比分析中,选择合适的对比标准是十分关键的步骤,选择的合适,才能做出客观的评价,选择不合适,评价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行动研究法,是教师把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作为研究对象,边研究边实践,边实践边研究总结的一种研究方法。

个案研究法,是指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研究方法也称为案例研究法。

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以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同时要及时收集、整理阶段性研究成果。

3.5研究实施

制定评价量规,给学生建立作文档案,分析研究档案,对比分析学生作文情况。根据学生作文档案反映出的具体问题及时调整作文教学方向。

3.6.研究发现或结论(结题报告的重中之重。)

制定评价量表给学生建立作文档案是为了方便研究。事实上评价量表中的各项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共同为整篇文章服务,只是,它们之间的关系密切度有所不同。研究发现,选材、分析论说与情感的表达息息相关。严谨的分析论证,可以使情感表达真实自然而且更充分,正所谓“一字一句总关情”。立意和结构两项是相互影响的。因为,结构实际反映的是构思,而构思和立意是紧密相关的。纵向来看,比较稳定的是语言表达和书写两项。这也是符合写作实际的。

有针对性的微写作训练是短期内提高考场作文写作水平的有效措施。

3.7.分析与讨论

一、建立写作档案

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根据文体特点设计评价量规,制定评价量表。根据这个评价量规,给每一位学生建立作文档案(学生作文档案表见附录)。这样不仅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个体的作文情况以及纵向变化,而且可以看到全班同学横向和纵向的情况。如此,可以把握学生写作的动态变化,及时把握和调整作文教学方向,使作文教学更有针对性,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写作。这也是“1121”课堂教学“以学定教”精神的体现。

二、分析数据,把握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方向

分析数据,把握学生作文的进步情况,每次作文后,根据出现的新问题及时调整写作教学。

分析数据说明:“结构”和“名言名句”两项和其他项等级不同,其他项都是三个等级,“结构”和“名言名句”都是四个等级。

作文立意结构选材修辞手法名言名句情感语言表达书写
第一次87707457777791104
第二次96808986909195111
二比一进步9101529131447
第三次8487100110102100103119
三比二进步-127112412988
第四次94102121128122119107129
四比三进步101521181019410

第一次微写作

2019年10月1日,祖国迎来了她的70岁华诞。70年的风雨兼程,70年的艰苦奋斗,70年的沧桑巨变,70年的慷慨激昂,铸造了今天的辉煌!祖国,我为您骄傲,我为您自豪!请以“祖国,我想对您说”开头,写一段话,可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抒发感情、阐明认识与思考。150字左右。

反映问题:最突出的是“修辞手法”,其次是“选材”。

分析:除了“结构”外,“修辞手法”(57)是各项中赋值最少的,其次是“选材”(74)。总体情况:最欠缺的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其次是选取材料。

从批阅情况来看,修辞手法除了不用或者滥用外,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用了修辞手法,却不规范。另外文章的表达不能体现高三生应有的思想高度,仍停留在小我的阶段,想不到国家强盛应“有我”。

措施:对选材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进行专项训练。“1121”课堂模式下,制作相应的导学案和PPT

选材训练步骤:1、自主课,自主阅读导学案上的分析和指导,学习如何选材;2、完成学案上相关的题目,从审题到选材,要求写出立意及相应的选材;3、展示课上,小组交流,取长补短,形成小组最佳立意和选材,然后展示。

在选材方面,我还建议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A.课堂老师讲解B.课外练笔写作C.阅读积累写作素材D.细心观察,积累生活素材E.关注社会热点话题F.把范文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或摹写。

修辞手法训练步骤:1、自主课,自主阅读《赢在微点》、学习导学案上的修辞手法理论;2、展示课上,教师制作PPT讲解,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然后展示;3、根据要求写语段;4、修改并提升所写语段。

第二次微写作

阅兵,是对武装力量进行检阅的仪式。通常在国家重大节日、迎送国宾和军队出征、凯旋、校阅、授旗、授奖、大型军事演习时举行,以示庆祝、致敬,展现部队建设成就,并可壮观瞻,振军威,鼓士气。观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华诞国庆阅兵式,你有什么想说的。

请完成一段文字,200字左右。

反映问题:最突出的依然是“修辞手法”(86), “选材”(89)。其次是结构(87)。

依据数据,纵向比较来看所有项都是正的,说明学生整体进步了。修辞手法(进步29)、选材(进步15)和情感(进步15)是进步最大的三项。

这也说明,选材、修辞手法都与情感的表达密切相关。恰当准确的修辞手法运用自如可增加语句的深意,从而使情感表达真挚,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正所谓“一字一句总关情”。

措施:继续训练修辞手法、选材。同时强调名言名句,旨在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效果,课堂组织步骤同上。

第三次微写作

爆发于2020年之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就是一场非同寻常的考试。上到国家,下到每一个中国人,都是这场考试的参与者。考场设在医院,也设在每一座城市、每一个乡村、每一个社区和每一个家庭。考试中,很多人交出了满分的答卷,有些人也许可以勉强及格,也有少数人只能得零分甚至负分。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以“面对考试”开头,写一段话,阐述你的观点和看法。不少于300字。

反映问题:最突出的是立意(84)和结构(87)。

这次与上次相比,立意进步为-12,也就是退步了,并且退步幅度较大。结构进步为7,幅度较小。

原因分析:这次是条件写作,以“面对考试”开头,相比前两次写作,难度有所增加,学生不好把握。在立意方面,往往会偏离到考试心态的摹写上。仔细分析材料,“考试中,很多人交出了满分的答卷”是重要的信息。这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即使个别同学能看到“考试中,很多人交出了满分的答卷,有些人也许可以勉强及格,也有少数人只能得零分甚至负分。”却在写作时,把文字均分成了三段,分别分析论说三种情况,还是没有把握好命题者的意图。

这个现象说明,立意和结构两项是相互影响的。因为,结构实际反映的是构思,而构思和审题立意是紧密相关的。

措施:加强审题立意和构思的训练,课堂组织步骤同上。要求学生写作之前一定要先仔细研读材料,筛选出关键信息后,再理清行文思路或者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思路。

第四次微写作(任选一个)

(一)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请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一段300字左右的微写作。  

(二)读了《聚焦青春版》(两期)你有怎样的青春感悟?请写一段文字,150-300字。

反映问题:最突出的是立意(94)。

数据显示,这一次与第三次作文相比,各项都是进步的。仍然是分值最低的。想让学生的审题立意更准确,是个长期的任务,需要平时更多的思维训练。不仅仅是在作文课上进行专项的审题立意训练,平时课外练笔、杂志阅读《文学与人生》、聚焦专题阅读,也要加强思考,引导学生多动动脑子。我主要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一是鼓励学生多阅读摘抄、深阅读思考,拓展写作话题;二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话题,丰富写作内容。

纵向来看,比较平稳提升的是语言表达和书写两项。这也是符合写作实际的。上了高三,一次次的考试也让学生彻底明白书写的重要性。

云痕大数据显示,通过这样的微写作教学助力高三考场作文是切实有效的。(下表)

三次联考不同分数段人数综合分析:8班

分数段人数及所占比例作文
第一次0人0%1人1.8%21人38.8%32人59.2%
第二次0人0%0人0%12人22.2%42人77.7%
第三次0人0%0人0%8人14.8%46人85.1%

三次联考不同分数段人数综合分析:11班

分数段人数及所占比例作文
第一次0人0%0人0%22人37.2%37人62.7%
第二次0人0%0人0%19人32.2%40人67.8%
第三次0人0%0人0%15人25.4%44人74.5%

 

三次作文四个分数段人数比较情况如上图所示,“良”段和“优”段是变化幅度较大的,且成此消彼长态势:良好人数不断下降,同时优秀人数不断上升。而且相比较而言,8班比11班的进步幅度更大一些。

3.7.1.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借助调查问卷了解学生们的写作需求,制定合理的微写作训练计划,制作适合高三学生的可供他们充分发挥的写作导学案。

给每一位学生建立写作档案。对学生作文进行量化分析。分析学生写作情况,从横向、纵向两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具体问题,从而确定接下来的作文教学方向。

具体做法:相互批改和自己修改,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在修改中提升写作水平;写读书笔记,好词好句巧摘抄;仿写优美片段,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讨论交流,各抒己见展才能。

3.7.2.讨论及需要改进的事项

制定评价量规,用数据来说明问题非常直观,无论是纵向比较,还是横向反映问题,都很明确。在实际操作中,也发现评价量规的局限性,有些内容是数字反映不出来的,比如:情感的低幼化,见识的浅薄,思想的偏颇。这些都是精确的数字难以呈现的。借助这些数据可以引导我们在学生写作发展变化中,大体把握写作教学的大致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某一项训练,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需要改进的就是,在专项训练的时候,还可以根据这一项的特点进行细化量规。比如,在立意专项训练的时候,根据写作题目要求,在是否完整和是否严谨的范围内再细分。

3.8.建议

第一、调查问卷可以适时使用,有益于对被调查者(高三生)在同一情况下进行比较分析,还可以对个体情况进行分析。教师借助问卷把握学生的写作需求。

第二、建立学生作文档案。这个档案不仅能清晰地反映出全班同学在写作上某个具体方面的问题,而且可以反映出每一个学生在写作上的具体问题以及纵向的发展。如此,便于教师把握学生的写作动态发展情况,从而指导作文教学。

在此基础上,要更加重视学生个体纵向比较,避免传统的把注意力集中在极少数作文水平很高或者很低的同学身上的做法。在学生写作训练的动态变化中把握个体学生的写作优势和不足,帮助他们扬长避短,从而在考场上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话题、素材进行写作,让微写作最终助力考场作文。

二、主要成果

1. 研究期间微写作编辑成册——《微美文集》

2.研究期间参赛者获得奖项

(1)德州一中《长句变短句》微课大赛二等奖

(2)学生参赛获奖情况

高三阶段共有8人次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

3.云痕大数据

高三二练时,8班46人达到优秀,占比85.1%;11班44人达到优秀,占比74.5%。

4.学生作文量规评价总体分析:

作文立意结构选材修辞手法名言名句情感语言表达书写
第一次87707457777791104
第二次96808986909195111
第三次8487100110102100103119
第四次94102121128122119107129

从上图看出,纵观三次考场作文,在量规各项上也是不断进步的。

三、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

[2]邵玉萍——用微写作激活高三语文写作教学,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6.12

 

【学生风采】

德州一中学子“学习强国”征文作品展

孙慧垚:砥砺家国情怀 激发使命担当

 

孟子曾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纵观历朝历代,我们从不缺乏具有家国情怀之人。中国自古多忧患,从屈原“哀民生之多艰”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从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到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忧的都是国家、天下的兴亡。汉代霍去病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自立明志;宋末文天祥抗敌至死,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生华章;近代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家国情怀。他们的爱国壮举激荡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

漫漫千载,说不完道不尽的正是“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我们对国家和人民深沉的爱,是对我们国家高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种情感是一种发自内心对国家的热爱,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2020年初,新冠肺炎来势汹汹,84岁的钟南山院士率先提出病毒“人传人”的特性,在号召大众待在家中时,自己却逆行去了最危险的地方。随后,一批批医务工作者毅然前往战“疫”一线,一封封请战书曾在媒体上热传,他们字字句句蕴含力量,写满了前行的决心、挺身而出的担当、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无畏,立下“疫情面前,我们就是坚固防线”的豪言。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口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走出民族危亡生死考验的语境,我们依然肩负着民族使命。为小家安乐,更为民族复兴,我们仍需将点滴家国情共振和鸣,汇聚成洪流,让“中国号”巨轮在新时代潮流中破浪前行。


附件:

教学通讯2020 下学期第五期.doc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教学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