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通讯2020 下学期第一期
创建时间:2020年10月16日
所属分类: 教学教研


教学通讯

1121高效课堂教学专刊     德州一中教师社团——读书学会会刊

创刊日期:2013年9月                 本刊日期:2020年9月3日

总第130期(2020暑假后第一期)     主办:德州一中教务处·教研室

 

【活动综述】

德州一中党委书记、校长李德民在开学典礼上说……

老师们、同学们:

在这个初秋的美好时节,让我们一起见证同学们的阶段性成长。首先,让我们共同欢迎1188名2020级新同学加入德州一中老校区大家庭,成为这里的一员。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祝愿你们将在这个处处洒满阳光、充满温暖的校园里演绎自己的奋斗成长历程,祝愿你们在这个文化底蕴深厚又现代化的校园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你们都是初中毕业生中的佼佼者,对于你们的优秀,我感到无比高兴和自豪。你们中有来自德州五中的优秀学子文师英同学,有来自德州九中的综合素质优秀的罗韵凝同学,有来自德州十中的优秀学生郭汶昊同学,还有其他学校的出类拔萃的领头羊。欢迎大家来到德州一中。同时欢迎高二、高三的同学们度过了一个简短的假期,重返校园,整装再出发。

老师们、同学们,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全体师生凝神聚力,踏实勤奋,不断开拓创新。大家牢记“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校训,树立“树名校形象、创名校品牌”的意识,学校继续坚持改革主线,以改革促发展,不断提升办学品位,深化办学内涵,使我们的各项工作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学校获得全国文明校园创建示范单位、疫情防控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称号。学校的“1121”课堂教学改革进入新阶段,成效更加凸显。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成绩大面积提高,优秀生培养不断有新突破。近几年,有几十名同学升入清华北大港大等知名高校。2020年,德州一中在全省重点上线人数减少近8000人的情况下,逆势增长208人,重点上线(特殊类型招生资格线)人数1472人,上线率达75%,继续保持在山东省高中学校前几之列。优异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学校多年坚持“1121课堂教学改革”“德育创新”两大办学特色,得益于学校通过实施“激情教育”“高效课堂”“精细化管理”三大办学方略、全面提升状态等系列改革。随着我校影响力越来越大,不断有更多的知名高校与我校建立优秀生源基地。

以“责任礼仪”为核心的德育创新不断推向深入,“责任礼仪担当”成为全体学生价值观念的主流,素质教育成果不断涌现。学校持续打造精品德育阵地,落实好德育创新的系列活动。有以“立志有责”为主题的十八岁成人礼和“聆听华夏音,书写汉字韵”为主题的国学大赛,有以“争做校园之星,展现自我风采”为主题的“校园之星”评选活动,这些活动塑造学生形象,完善学生人格,学校还通过创新升旗仪式,丰富内容,与时政结合,凸现爱国爱党爱团教育,号召学生担当有为。《德育成长记录》作为精细化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其管理又上一个新台阶,实现数据规范、汇总高效、反馈有力。

我们坚持通过让学生关注参与社会热点来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我校学子积极参加了 “校外学雷锋志愿者”“红色教育基地参加研学活动”等德育实践活动。为助力创城工作,我校学生组织了“传承家乡文化”“文明交通志愿行”“志愿同梦、创文同行”等系列志愿活动。每年毕业时,感恩母校成为全体学生的自觉行动,学生们以各种形式表达对母校的感恩之情,他们的做法被各主流媒体纷纷报道,这是我们长期坚持“立德树人”“成人成才”“责任礼仪”育人目标的结果,也是我们老师们长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结果。

我衷心希望我们全体师生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坚守理想信念、弘扬正能量,做时代的奋斗者。在此,我提三点希望。

一、坚守理想信念,做好历史的传承者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为我们当代青年的成长提供了更肥沃的土壤,为我们当代青年施展才能提供更宽阔的舞台,希望同学们坚守理想信念,胸怀天下,努力立志为人类谋大同。我们是一个英雄的民族,任何一个时代都呼唤英雄,虽然我们不可能人人都成为英雄,但可以人人崇尚英雄。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授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他们就是这个时代的英雄代表。抗疫过程中除了这几位大家熟知的英雄,还有千千万万个坚守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教师,他们都是平凡的英雄,正是这些人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保障了我们社会的平安,让我们在家、在校有安静的读书环境。希望你们有理想、有信念,努力为人类前进而奋斗,为中华复兴而拼搏,为中国人民的幸福而进取。

也希望广大教师坚守理想信念,不负时代重托,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珍惜目前干事创业的良好平台,珍惜和每一届学生度过的美好时光,甘于奉献,用我们的青春和汗水陪伴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坚持拼搏精神,争做时代的奋斗者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要幸福,就要奋斗。**总书记曾经指出“奋斗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我们要勇于在艰苦奋斗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世上没有廉价的鲜花和掌声,人生因拼搏而精彩,青春因奋斗而绽放光芒。“人生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梦想而奋斗。”人生只有拼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学习更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有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才有可能换来最后的成功。高中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真正的成功都是积累的结果。新学期、新征程。高一的同学们要扣好高中学习生活的第一颗扣子,静下心来,踏下身子。从小事做起,把每件事情做细做实。课堂上,紧跟老师的节奏,课堂外,不忘老师的教诲。同学们都经历了若干次的人生考验,可能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和收获。按现在的考试选拔制度,能够到一中就读,说明你们在初中阶段都是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都是老师和家长心目中的好孩子。高中三年,同学们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压力,希望大家都继续保持良好品行,继续努力拼搏,敢于迎接更大的挑战,勇于克服更大的困难。“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见金”,拼搏过后,定是更加美丽的明天。

希望广大教师继续发扬新时代的拼搏奉献精神,努力把个人青春和祖国需要紧紧结合,把个人才能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唱好新时代的教育之歌。

三、积极阳光向上,作正能量的传播者

华夏文明5000年,为我们积累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教育是我们德育工作的重点和亮点。我们作为新一代青年,一定要传播好、弘扬好传统文化,做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我们希望同学们,学会微笑,微笑面对他人、微笑面对生活、微笑面对人生。学会感恩,感恩时代,感恩父母、感恩同学;学会包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学会包容,才能轻装上阵;学会包容,人生才更有力量;学会包容,我们的社会才更加和谐。

希望老师们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中,“心中有爱、目中有人”,做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做学生成长的陪伴者,我们不仅传播文化,更要培育心灵;我们不仅启迪智慧,更要塑造人生。

2020年会留给我们无尽的回忆,这一年中,你们经历了延期开学、居家上网课、延期中考、短暂假期等一系列的考验,这些经历也注定把你们塑造成不平凡的一级。新学年,新征程,新希望!祝愿全体同学在新的一年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求是之门,已然开启;愿你们不负天赋,早日成为自己的灿烂星辰!希望在未来的日子,我们师生一体,大步向前,努力拼搏,开创美好未来。

最后,祝老师们身体健康,工作愉快!祝同学们学习进步,健康快乐成长!


【专业成长】

新教师培训总结

                                       ——化学骨干 陈新艳

我们新入职的老师参加了为期两天半的入职培训,其中有王平老师有关师德的演讲,有苏莎、叶春立老师对于“班级管理”经验的报告,张素梅老师还对“1121课堂模式”的实质进行了剖析和解释,同时,李伟,王振,王敏,孙明慧,贾晓霞等老师还针对本学科的课堂改革教学,进行了阐述,感觉受益颇深,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王平老师是一位从教多年的老教师,和蔼可亲,慈眉善目,身上充满了一股正气。他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角度,结合着自己的从教生涯以及教学过程介绍了一下什么是师德。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对教育事业要尽心尽力,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王老师特别强调了创新的重要作用,他举了一个具体的实例,为了让每一个学生打开自我,爱上英语学习,特别精心准备了一场英语的话剧表演,通过这个表演,让许多孩子打开了心扉,露出了真实的笑容,肯定的自我,从而爱上了英语学习,爱上了学习。所以,教师的举动对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影响很大,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尽心尽责,不辜负社会对这一职业的期望。另外,王老师还强调,作为一名教师,要谦虚好学刻苦钻研,王老师虽然年龄比较大了,但是每个暑假都会报一个学习的项目来充实自己,虽然当时也会感觉到痛苦,但是,所学的东西,对于自己的业务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对于一名新教师而言,对教育不太熟悉,教学经验几乎为零,更应该虚心向别人学习,向前人学习,向老教师学习,经过学习别人的工作经验和敬业精神,来丰富自我的认识,知识及才能,只有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技术,本事和知识水平,才能在学生团体中获得较高的威望。

苏莎老师是一位年轻有为的青年教师,教学理念比较新,和学生关系处理得非常好,教给了我们管理学生的一些巧妙的方法,比如说班级规定都有学生自己来制定,让他们做主的同时,管理起来也比较方便和顺手,小组成员也由小组组长自己挑选。并发展出自己的小组文化,增强了小组间的团结性。

叶春丽老师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语文老师,出口成章,很有耐心和爱心,他做的报告互动性非常好,让人印象深刻,他先让我们看了一些案例,谈谈感受和处理方法,然后和我们一起讨论,归纳出最优的处理方案,还给我们讲了一个他从教生涯中印象比较深的一个案例,一名女学生学习很好,当体委,但是屡次违反校规,并且还动手打了另一名女同学,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受到了学校警告的处分,并且面临被退学的危险,叶老师非常有耐心的和学生交流,积极的和家长联系,共同想出应对策略。用耐心,爱心和包容心来感化学生,后来这名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并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有些学生处于叛逆阶段,行为比较的乖戾,我们一定要有爱心和合适的方法去改变,改善他们,让他们在人生中这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别走弯路和错路。

张素梅老师就“1121课堂教学模式”给我们进行了系统的讲解,一个原则-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一个载体-导学案,两种课型-自主课互动课,一个目标,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并详细的介绍了实施的方法以及实施的理念,将课堂由教师的讲堂变为学生的学堂,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学习状态,做到真正把时间,健康,能力还给学生,打造高效课堂。

最后通过听取李伟,王振,王敏,孙明慧,贾晓霞等老师对课堂改革教学的报告,对新课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加明确了国家的最新的教育理念,我们的教育,呼唤平等,和谐,需要个性张扬,所以我们不能重书本,轻实践,重灌输,轻启发,重记忆,轻思考,在课堂的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师生互动,合作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能力。

通过这两天半的学习,我在师德,学生管理,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改革等几个方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后面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使我更有信心和能力去面对后面的教学。


精华选萃       

基于传统文化视野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德州市第一中学     宋涛


一、简介部分

1.课题名称:基于传统文化视野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2.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数学文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已经成为数学教育教学研究的共识。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的方式对高一学生进行关于数学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根据调查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对有关教学中的数学文化的普及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并通过实践证明,数学文化背景下教与学理念和形式的人文化对高中数学教学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也对学生的终身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本文对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二、主体部分

1研究的主要问题

什么是数学文化?这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见仁见智,目前仍没有一个严格准确的定义。个人认为,数学文化是在数学知识的基础上,用数学的标准和规范来引导、优化人的理性思维过程的意识形态。数学文化来自数学知识体系,并以之为载体,但是又高于纯粹的数学知识,因为它不但在纵向上拓深了数学的思想和内涵,而且在横向上融合了数学与社会、历史、生活、美学 等多种人文成分,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对人类文化的不同领域产生深远影响,从而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新一轮中学课程改革无疑是对传统数学教学的挑战,从理念到内容,从方法到模式,蕴含着古今中外杰出数学人才成长史、数学演变史、数学思维发展史的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价值逐渐得到认同,数学课程应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反映数学与社会发展相互作用、相互推动的关系,反映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美学价值,已经成为数学教育教学研究的共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让学生学会体验、欣赏数学,帮助学生培养热爱数学知识、自主进行数学技能训练,在数学传统文化的熏陶中逐步将知识、技能内化为一种数学性格,生成良好的数学素养,是高中数学教学的新视点。本文结合数学史范例,从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角度探讨数学传统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的渗透,并通过实践证明,传统文化背景下教与学理念和形式的人文化、多样化,对高中数学教学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并将对学生的终身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有利于完善学生的数学人格,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2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在十九大报告中,**同志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可见,文化自信对我国建设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要求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数学传统文化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在教学中将历史性和时代性相结合,更能增强学生的认同感,促使其能够更有效的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运用在实际学习中。

3研究程序

 一、健全团队,有序开展

2018年9月为《基于传统文化视野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课题启动阶段。课题组专门召开了成员会议,共同探讨课题的研究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怎样进行研究,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以什么形式呈现研究成果等问题,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下,我们初步形成了课题研究方案,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有关内容、步骤和人员分工等,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序开展。

(一)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数学文化在课余时间的推广状况。

     2、以“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为载体,通过高校课堂,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

     3、组织学生参加数学文化活动,为拓展数学文化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二)课题研究共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1、前期准备阶段:(2019年10月-2019年11月),确定课题,完成申报工作。确定研究目标,明确研究思路,确定研究方法。

     2、实践研究阶段(2019年11月-2018年12月),课题开题:⑴广泛收集整理资料;⑵数学文化在课余时间的推广小调查;⑶探讨数学文化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3、课题初步总结:(2019年12月-2020年6月)。整理材料,课题组进行实验总结,组织观摩课,然后通过磨课、论文等形式进行成果展示,反馈存在的问题。

二、加强学习,更新理念

课题研究工作的先进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题组成员的素质。没有高水平的教科研队伍和教学研究人才,不可能取得一流的课题研究成果。为此我们特别注重自己的学习培训及提高。为此我们课题组张晓梅老师、宋涛老师开展了学校公开课活动,并参加了市级优质课、国家级展示课等活动,通过磨课对课题的研究进行更深刻的认识。

三、问卷调查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的学生是高一学生,本次调查以班为单位进行发放,共发放问卷137份,回收137份,回收率为100℅。回收的问卷经过认真审核后,对问卷进行统计,并求出各个问题所占百分比,然后根据数据进行分析。

   四、 探索有效的数学文化的学习方式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进行分析、我们课题组进行大量实践研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撰写出了有关教学中的数学文化的研究体会和教学案例,并探索出了有效拓展延伸的方式。

   五、阶段性成果

通过一年多的的实验研究活动,通过6个月的工作,本课题主要取得了以下一些研究成果:

 

充分挖掘课本教材,寻找潜在资源

为此,我们提出十二字要求:广泛取材、合理选材、高效用材,寻找并丰富适合高中阶段的数学文化资源。

我们在充分运用教材(人教B版)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的课外阅读、习题的拓展等方面进行挖掘,以寻找教材中的多重潜在资源,使教材中的数学文化发挥最大效应。

  面对大量丰富复杂的教学资源,教师要通过捕捉有效的数学文化资源,合理地筛选资源,有效整合优化资源,提高教学资源的适切性。整合出适生适己的适切性的数学文化资源,从而切实为教学活动增添情趣之花,激情之火,思维之光,并引领了学生的数学成长,势必能更优越的引导学生拓宽视野,在实践中学数学、用数学,真正做到“做数学”的境界。而数学文化的价值观,正在于使数学学习者以不同的形式追求数学的内在特性。

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三棱锥体积图片1.png,进行了创新性的探讨:

众所周知,三棱锥体积图片1.png,其中图片2.png是三棱锥底面三角形的面积,图片3.png是三棱锥的高.在学习这个公式时,我是按照教材中的方法向学生讲解的:将三棱柱分割为三个小三棱锥,根据祖暅原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易得三个小三棱锥的体积相同,即每一个小三棱锥的体积都等于原三棱柱体积的图片2.png,即得图片1.png.


图片4.png


本证法是由法国数学家勒让德在大约在1800年提出,体现了割补法在求解几何体体积时的重要作用.

在学习完本节课之后,我让每个学习小组的同学分为两组,其中一组自己动手制作将三棱柱分割为三个三棱锥的实物模型,另外一组利用网络、图书馆等各种资源查询资料,找寻历史上其他的证明方法,下节课两个小组之间相互分享彼此的成果.分完小组接到任务之后,同学们异常兴奋,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第二节课同学们之间相互分享了彼此的成果,负责制作模型的同学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用铁丝做了模型的框架,有的用橡皮泥捏出了模型,有的是用纸折出了模型,还有的用白萝卜削出了三个三棱锥,组合成了三棱柱.


图片5.png 图片6.png 图片7.png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用纸折出模型的同学,他为我们分享了制作模型的整个过程,首先将底面边长和侧棱长都为1的正三棱柱分割为三个小三棱锥,将这三个小三棱锥的四个面展开,根据展开图绘制出图形(如下图),然后剪裁出平面图形,沿中线折叠,制作出三棱锥即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相信这位同学通过动手制作模型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图片8.png 图片9.png 图片10.png


第二组同学分享了三棱锥体积公式的其他证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中的证法,历史上欧几里得最先推导出三棱锥的体积公式,他把三棱锥剖分成两个小的三棱锥和两个棱柱,如图所示,在三棱锥图片11.png中,连接各边相应的中点,将原三棱锥分为两个小三棱柱与两个小三棱锥,设原三棱锥的底面积为图片12.png,高为图片13.png,易得图片14.png图片15.png,所以两个柱体体积之和为图片16.png,对剩下的两个小三棱锥作同样的分割,得到4个小三棱柱的体积之和为图片17.png,此过程不断进行下去,分割的次数越多,所有棱柱的体积之和越接近原三棱锥的体积,故可得图片18.png.这种方法体现了无限分割的数学思想,已经具备了微积分思想的雏形.


图片19.png


通过这种小组探究,共同分享的活动,不仅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学到了很多课外知识,还渗透了数学中重要的思想方法,了解到数学文化的博大,提升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再例在讲解《杨辉三角》这节课时,在课堂的后半段,我“剑走偏锋”,跳出桎梏,大胆的进行了课外拓展。杨辉三角作为最古老的数表之一,前人不断地研究探索,各种性质层出不穷,因此,作为思维活跃、成绩较好的优秀班级与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也应成为发展数学思维的重点。学生通过感性认识,会发现很多有关杨辉三角有趣的规律,但是如何清楚地表达说明,或许还不成熟,经过小组同学之间的交流和老师的指导,得到了准确的归纳,这个过程不但提高了学生探究问题能力,而且得到了知识交流共享的乐趣。

值得一提的是,最后阶段,我加入了数学文化的元素,这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十分契合,更增加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尤其是在所留课后作业上,让学生查阅资料,总结杨辉三角与帕斯卡三角的不同之处,以期让学生了解杨辉三角在中西方发现和发展的过程, 这也成为本节课一个最突出的亮点。

中西方在数学发展过程中体现出的数学思想并非同一体系,中国古代数学偏向构造性与机械性的算法体系,眼于”算”——把问题分门别类,然后用一个固定的方程式解决一类问题的计算;而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数学则侧重于逻辑演绎体系,着眼于”理”——首先给出公理、公设、定义,尔后在此基础上有条不紊地、由简到繁地进行一系列定理的证明。思想不一样,杨辉三角的发现与发展过程也就不一样。杨辉是在解决高次开方运算时用到了杨辉三角(那时叫贾宪三角),而帕斯卡则是发现了这个三角形的一些性质,并以此解决一些概率论上的问题,为概率论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杨辉三角发展历程的研究,更能让学生增加对数学研究规律和研究方法的认识。

这更是让学生跳出了课本,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初步体会在数学的发展历程中,中西方关于数学知识体系形成的差异性,这才是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体现。

《标准》中提到“数学文化尽可能有机结合高中数学课程的内容,选择介绍一些对数学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反应数学在人类社会进步、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同时也反映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而且2016年,教育部考试中心进一步增加了对数学文化的要求,从考试命题的角度第一次非常正式地明确要求要把数学文化渗透入数学试题中。

数学教学应当是以知识为核心的文化教学,是数学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活动。因此我总结了有关杨辉三角的地位和历史意义,其教学目的也是有意识进行数学传统文化的渗透。这样不但加强了同学们对数学史发展历程的了解,更激发了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加厚了学生的人文底蕴。

三、课题研究存在问题

1.课题组成员理论素养相对较薄弱,对课题的理论构建能力显得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学习与培训。

2.繁重的教学任务,使教师不能有更充足的精力投身到教育教学研究之中,给研究工作的深入带来困难。

3.在某些方面课题组成员的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类等工作滞后于研究活动的进展等,这些都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4.在整体推进教学过程中的文化渗透时,仍有一些教学过程中的环节如引入、展示等需要加以磨合、修改,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四、下一步研究计划

1.继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素养。

2.总结研究成果和研究经验,推出优秀教学案例。

3.做好研究过程的材料收集、资料整理归档等工作,为结题做好准备。

4.认真总结课题研究中的各种成果,进一步验证和推广。

总之,数学文化是国家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是一种理性思维方法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形成的数学史,数学精神及其应用。高中数学主要从数学史、数学精神、数学应用三个方面渗透数学文化。通过这种渗透,有效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

基于传统文化视野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研究是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它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爱上数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当然数学文化的教学发展需要基层教师进行不断地研究与探索,挖掘出更多的有效策略,来推动教学的开展。我们相信,在课题组每一位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这一课题定会顺利结题,圆满完成任务,为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服务。


三、主要成果

1.研究期间发表的论文(证书附后)

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的一点思考----《学习周报》,2020. 4

2.研究期间参赛者获得奖项

德州一中《博罗梅安环》微课比赛一等奖

3.参加的教科研活动

市级课题《基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优化数学教学策略》已结题

 

四、参考文献

 

[1] 汪晓勤——HPM:数学史与数学教育[M]. 科学出版社,2020.

[2] 顾沛——数学文化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 甘大旺——高中数学课外拓展--数学史选读[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7.

[4] 马锐罗兆富数学文化与数学欣赏[M],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8.

 

附件:

教学通讯2020 下学期第一期.doc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教学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