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通讯(79期)》(老校区)教学督导室——以互动教学模式为依托,探究英语阅读课多元功能
创建时间:2017年06月29日
所属分类: 教学教研

一、基于教学实践的英语阅读课现状分析


阅读是语言学习中基本的输入手段,是积累语言素材,形成语言功底的关键。英语阅读课的有效实践一直以来也是教师不断探索和关注的话题。笔者基于教学实践,在与学生的课堂互动和自我反思中,发现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存在以下问题:1)对文本的理解多停留在语言现象表层,不能就文章与现实世界建立联系,形成自我见解,缺乏思辨能力;2)在阅读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阅读状态,善于机械完成传统阅读联系,缺乏认知动力;3)阅读后,不能基于所得,就相关话题形成有效语言输出,仅能完成复述型的浅层次对话。


以上问题的由来,与学生有限的认知能力和知识体验密切相关。但也与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定位,情境设置,导入产出形式等因素联系颇深。因此,教师应在深入理解阅读课本质的基础上,重新认识自我角色,灵活恰当地设计课堂环节,构建有益学习地课堂氛围,环环相扣,逐步引导,深挖英语阅读课的多元功能。


二、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


美国著名的外语教学法研究者W. M. Rivers 认为, “互动” 是外语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互动”的载体是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应当发挥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写。在此过程中,学习材料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共同关注点,但它并不是学习的唯一目标(白小兰, 2002: 14-15)。学生从中得到的不仅是语言知识,还应掌握包括语用技能、思辨能力、认知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因此,如何通过活动顺畅地实现课堂中的多方互动是该模式应用的关键。王晓侠在解读“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教学模式时,曾指出:在运用此模式时,须密切联系生活实际,须采用灵活多变的互动形式,须营造和谐轻松的语言环境,须采用开放式的教学结构等(王晓侠, 2010:129-130)。


笔者认为,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对于解决英语阅读课中学生学习存在的现有问题大有裨益,现略抒拙见,将可行性应用策略在下一节中进行论述。


三、精心设计与实施互动环节,深挖英语阅读课多元功能


(一)  导入环节联系实际,有效提升学生思辨能力


阅读课上的导入环节旨在将文本话题与学生已有知识进行联系,从而使学生更加顺畅地理解文本内容。除此之外,该环节的有效把握还可使学生超越阅读材料,就话题本身根据已有认知体验,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不再“人云亦云、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在搜集素材,建立与阅读文本联系的过程中,学生已逐步突破了自己的思维定势模式,发掘事物表象下的深刻内涵,形成自己的独特视角,从而有效提升了思辨能力。


以上作用的成功达成,需要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视角,从熟悉或热门话题切入阅读材料,刺激其兴奋点,使其联系实际,有所思、有所得。在指导学习A Life in Sport 一文时,笔者不再局限于李宁及其运动经历本身,运用刚刚举行的里约奥运会介入,让其讨论观看运动会的见闻和感想。学生热情高涨,提到了中国女排,傅园慧、宁泽涛、孙杨等喜欢的体育明星。再被问到是什么吸引他们喜欢这些明星和观看奥运会时,学生顺畅地回答出自己心中所领悟到的体育精神。里约奥运会-体育明星-体育精神-李宁的运动人生,学生在此导入过程中,形成了自己对该话题的认识和思考,促进了其思辨能力的提升。


(二)  精心设计阅读情境,层层激活学生认知动力


   传统的阅读流程往往设置泛读、精度等环节,学生通过总结段落大意、连线、回答问题、选择等形式,被动地接受文本信息。笔者认为,通过精心设计阅读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文章作者或人物的观点或态度,可以激活学生的认知动力,使其主动地去逐步探究阅读材料。认知动力的形成不仅促成了学生对阅读材料本身的掌握,对于其形成探索其它新事物的思路也大有裨益。


     在指导学生学习The Steamboat 一文时,笔者首先以steamboat为线索引导学生形成find the steamboat---board the steamboat---leave the steamboat的认知顺序,学生由此去逐步理解故事情节。在文章学习过程中,笔者在让学生自己描述当时的天气和汽船的状态;完成角色扮演,用心体会不同角色的心理状态。在理解了故事情节后,笔者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主人公所面临的三个选择board or not---stay or not ---leave or not,针对Huck与Jim的不同反应,再启发学生深入思考选择背后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最后,再从美学角度,来分析文学文本的语言魅力和用词精确性。在此实践过程中,通过精心设置阅读情境,学生认知动力较强,能够由浅入深,逐步达成既定目标。


(三)  输出形式多元合理,推动优化学生语用能力


学生的课堂输出是语言实践的有效手段,是检验课堂效果的关键。在阅读课上,学生往往善于知识吸纳,而忽视语言输出;善于机械模仿重复和操练,而忽视模仿基础上的再创造。笔者认为,有限的语言能力是根本原因,但教师能否设置恰当合理的输出形式,引导和鼓励学生形成有效输出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应将学生置于相对真实的语境教学中,成为成功的交流者,提升语用能力。


    在指导学生阅读Roy’s Story一文过后,笔者发现学生对不确定的故事发展很感兴趣,于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续写故事,并口头表达。学生们积极性较高,课堂反应良好,产出了多种多样且合情合理的故事续写。产出的语言质量较好,涵盖了文章中的关键词或词组。在此过程中,学生顺畅地达成语言输出,提升了语用能力。


综上所述,笔者基于教学实践,针对现有阅读课学生学习现状,以互动教学模式为依托,通过在导入环节联系实际、精心设计阅读情境、合理设置输出形式,可实现阅读课的多元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认知动力、语用能力。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教学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