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涛老师做客《德州晚报》:材料选择题切勿“想当然”
创建时间:2013年05月23日
所属分类: 媒体聚焦

 □点津教师:李海涛,德州一中高三政治组备课组长,曾获省优质课一等奖。


  □记者 王瑞


    用当年世界或中国科技成就作为背景材料来考查哲学,是山东省近几年高考题的突出特征。解答这类题目,需要准确把握材料信息,特别是关键词。需考生注意的是,切忌凭主观想象任意增减材料意思,要严格根据材料答题。


例题:


1、2012年4月,大亚湾国际合作实验首次发现了中微子的第三种振荡模式,并获得了精确的测量数值。这次实验发现,让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种“幽灵粒子”的基本特性。这主要说明(C)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改造的


C.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D.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德州市2013年第一次练兵卷第25题)


2、中国中铁参建的世界首条高寒地区高速铁路——哈大高铁,在施工中不断创新技术,成功攻克了防冻胀路基、接触网融冰、道岔融雪等国际公认的技术难题,为世界高寒地区高速铁路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这充分说明(A)


①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人们能够突破规律的限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A.① ②      B.② ③           C.③④    D.②④


 (德州市2013年第一次练兵卷第24题)


解析:


    今年一练的25题,自材料中,我们可明显看出其是个认识发展的过程。关键词为“更深入地了解”,也就是说,现在的认识较之以前发展了(认识还会继续发展),故选择C项;有些同学错选了A项,就是因为自己主观添加了材料意思。材料只说到了深化了对“幽灵粒子”的认识,而并没有把这种“认识”应用于实践的意思,故A不符合题意。


    二练第24题,突出了哈大高铁的建成突破了三大难题,故明显体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建成)与曲折性(难题)的统一,故②入选;这段材料体现的是人在客观事物面前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仅仅说明客观情况,故选①而排出③;④说法错误,三大技术难题的突破正是利用客观规律的表现,而不是突破规律的制约。这里需考生注意的是,规律前面不可加创造、改造、消灭之类的词语。


点津:


    在政治考试中,解答大部分选择题都需要考生严格从材料表达和问题要求出发,谨慎选择答案,切忌抛开材料想当然地答题。如果考生只看中选项语句表达是否正确而不看与材料是否有关,是很容易做错的。


 


链接地址:http://epaper.dezhoudaily.com/dzwb/html/2013-05/15/content_174050.htm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媒体聚焦